在东凤镇领丰汇商业中心右侧,一条名为兴华中路二街的小路上,每当夜幕降临,数十个摊档准时出现,以烧烤、卤菜、水果、炒海鲜、炒粉等居多,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近段时间,繁华热闹的兴华中路二街却因为管理费引发争议。今年8月-9月,该夜市结束“免费摆摊”历史,采取管理费竞投方式,经过两轮竞投,数名摊主称管理费从原来的四五千竞到七八千元,其中1号摊位月管理费以1.26万元竞出。
数名摊主称直呼,“价格太高了!”“对面10多个平方米的铺面月租才五六千元!”
这个夜市在每晚封闭市政道路后开放,管理费流向何处,如何使用?高额的费用是否背离了“引摊入市”本意?对此,南都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措施
中山出台方案促进夜经济
打造“香山夜韵”消费品牌
9月4日,《中山市促进夜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实施,提出以扩大消费、服务民生为导向,营造消费“白”加“黑”氛围,全新打造“香山夜韵”夜间促消费品牌,打造集食、游、娱、购、体、展、演于一体的特色夜经济。
夜市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夜市摊主和市民都认为,中山的夜经济越来越有特色,夜市也成为新的消费亮点。但是管理方如何运营,持续保持流量,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根据《方案》,按照市级统筹、镇街实施的思路,全市择优打造不少于20个夜经济集聚区,三年内认定不少于3个中山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夜中山”消费场景。《方案》还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夜经济集聚区给予资金扶持。
“做好一个夜市,确实需要投入的。”张先生认为,要达到“引摊入市”的目的,管理方首先要完善场地,如果做饮食的摊位,除了达到安保、保洁等硬性要求,还要做好排水,确保摊档使用无烟器具等。
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打造夜市的特色。“一杯奶茶或者一根烤串,无法让消费者形成长期的依赖。”中山市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学院旅游系主任龙良富指出,根据《方案》,如果要认定3个中山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那么是不是可以打造更丰富的业态,比如引入表演、本土非遗项目、体育项目等,让消费者有更多期待。“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引导,大有可为。”
声音
摊位价格过高背离“引摊入市”本意
“通过‘引摊入市’,规范流动摊档的管理,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件好事。”张先生在中山运营多个夜市摊档,他认为摆摊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种谋生方式,“投入三五千就能做起生意来”。
在张先生看来,以中山的市场流量,每天支付30-50元管理成本,每个月在1500元以下,大多数档主可以理解,也会配合。“第三方收取管理费,目的是规范流动摊贩管理,保持市容市貌。如果以营利为目的,摊位价格过高,那种方式不可持续,也背离了‘引摊入市’的本意。”
张先生说,自己在坦洲镇运营的一个夜市点,当时有300多人报名,但是只有几十个摊位。这种情况下,管理方先让档主报名,写明具体经营内容,对原来在周边摆摊的业主也进行摸底登记。再对经营内容进行仔细分类,比如冷饮、烤肠……每一类只允许开几档,具体哪家来做通过抽签决定。“这样可以避免一个夜市内出现大量同质化竞争,优化结构。”张先生说,从现场情况来看,没有抽到的摊主也基本表示理解。
市场经济行为但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通过竞投的方式来定价,是市场经济行为,本来无可厚非。”龙良富认为,东凤镇有夜市确实人流量大,参与竞投的摊主最后举牌的价格,也是衡量了成本与收益之后做出的决定。
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竞价太高,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可能是一种消解。”龙良富说。完全依赖自由市场,可以预见的问题是,摊主在成本增高又要追逐利润的同时,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也有一种可能,质优价廉的摊主不得不放弃这个市场,而留下来的摊位可能品质反而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龙良富认为,政府一定要确保监管到位,比如在假冒伪劣、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知多D:“引摊入市”
通过设置疏导点,用固定区域、固定经营时间和固定摊位样式等统一管理模式,为流动摊贩“筑巢安家”,规范流动摊贩经营秩序,提升市容环境品质。
监制:戎明昌刘江涛
策划:刘岸然田霜月谢江涛
执行策划:唐建丰陈实汪建华
统筹:吕婧易福红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采写:南都记者刘贤沛侯玉晓吕婧实习生王敬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0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