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肖暖暖
一阵乐声,俞朱美的电话又响了。
“喂?什么事情?你说。”她的嗓音很亮堂,语气熟稔地回应对方,“好,我知道了,现在忙,之后再给你回复。”
作为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幸福益家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这是俞朱美的生活常态。她是这一带有名的公益红娘,五个手机里加满了杭州和周边城市有意寻觅良缘的人。从早晨五点到晚上十一点,都可能有人打来电话或发来语音,急切地想和她倾诉,或寻求帮助。接完电话,她笑着感慨,“真的忙,从早到晚消息都不带停的。”
俞朱美办公室里挂着的锦旗
和别的红娘不同,在俞朱美这里找对象的除了年轻人,还有中老年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流中,她窥见中老年人热切不输青年的情感需求。每一通在清晨、深夜打来的电话,都让俞朱美感受到独身者的孤单。
“这是一个会让年轻人惊讶的圈子。”她这样说,简单一句话揭开了中老年婚恋江湖的面纱。
孤独:日子单调,人老了总想有个伴儿
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比14.9%。与2021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22万人,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他们的理想老年生活该是什么样的?除了物质的保障,也需要情感的慰藉——这是俞朱美在30多年志愿服务、6年公益红娘生涯中与中老年人打交道得出的结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余中老年人在俞朱美这儿登记信息找对象,其中男性占四成,女性占六成。
离异、丧偶,或至今未婚,造成中老年人单身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境况——孤独。
图源:视觉中国
张显山今年69岁,丧偶十年。前些年他帮着孩子带孙子,这几年闲下来,孤单感无孔不入地冒了出来。
张显山一个人住,生活作息很规律。每天6点起床,7点吃早饭,之后出门锻炼。9点回家看会儿电视,10点烧好中午和晚上两顿的饭菜,11点吃午饭。饭后,睡午觉、到家附近的文化站看书、打牌、下象棋……直到晚上12点左右准备睡觉。每周,他也会抽出一天时间去看看孩子和孙子。
他干活利索,把自己打理得很是干净齐整,这样的生活似乎过得简单又充实。但张显山却觉得很单调。他总是想念与自己携手三十年风雨的妻子,家里摆着两人的合照,时时看着。
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吃饭,半夜醒来睡不着,独自旅游瞧见别人都成双成对……每当这些时候,孤独就像看不见的凉风,钻进他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总还是觉得两个人一起,知冷知热的,日子比较有味道,”张显山轻叹了口气,“我自己出去旅游,拍照都不好拍。请过路的游客帮忙拍,拍得不满意我总不能叫人家重新拍吧?风景再好看,也想有个人一起说道说道啊。”
这几乎是独身老人共同经历着的困境,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老人也要过自己的日子。生活中,除了白天的短暂交集,他们更多的时间都是独自一人,面对不知何时会袭来的病痛,面对想说话时了无回应的电视和家具。
专门面向中老年人的相亲活动上,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主旨却都一致:子女再孝顺也和有个老伴儿不同,他们渴望有个人和自己看对眼、合得来,一起生活、相互照应。这既是独身老人希冀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应对方式,也是长久孤单之下激发的对情感体验的深切渴求。
寻找:老来寻伴,中老年婚恋自成江湖
和猜想中的不同,俞朱美表示,如今中老年人找对象其实已不像前些年需要顾虑子女的意见和社会的目光。
相亲活动上,众人都大方告知,子女并不反对自己再找伴侣,社会的看法也无法左右他们追求幸福,“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又不是过给别人看,自己舒心最重要。”
既然外界因素无法阻挡中老年人再寻伴侣,那作为红娘的俞朱美撮合良缘的成功率高不高?她很坦诚告知,每年能撮合成四到六对,“听起来不多,但在杭州,我这样的成功率已经算很高了。”
这就是中老年婚恋的真相,俞朱美有些玩笑地说。
做红娘这些年,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到现在每个星期都还会有人找俞朱美登记找对象。登记个人信息之后,她会和这些人深入地聊一聊,了解对方情况和寻偶需求。登记的人多了,俞朱美会时不时组织一些线下的中老年相亲活动。摆好茶水点心,面对面围坐,让中老年相亲者各自介绍后聊天接触。有合眼缘或聊得来的,会当场加微信,之后再私下接触。中途碰上不好沟通的问题或闹别扭的时候,俞朱美又当起中间人帮他们周旋。一周七天,她几乎每天都待在凯益荟公益文化园区,从早忙到晚,成了这些找伴儿中老年人最信赖的俞老师。
俞朱美组织的中老年相亲活动现场图源受访者
几年下来,她将中老年婚恋市场看得清楚。中老年人相亲无非几点,一看眼缘,二看条件,三看后续接触。但有很多人都倒在眼缘这一步。
“很多人说自己没什么要求,只要合眼缘就好。但合眼缘说说容易,实际很难。”俞朱美直言,中老年人相亲和年轻人虽有差别,但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逃不脱人性二字。
“这个圈子可能比年轻人想得还要更现实。”交谈中,俞朱美这样说。
和几十年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在羞涩期待中开始的婚恋模式不同,到了人生的后半场,相比感情基础,中老年人相亲更注重先进行条件筛选。玄而又玄的眼缘基本可以概括为外貌条件与个人气质。颜值与年龄,在中老年相亲的领域中仍然是硬通货。男方希望女方年龄小,外表漂亮,温柔持家脾气好。女方也希望男方个子高、样貌好,会疼人。
当合眼缘的第一项打上勾,相亲者进入到条件考量与筛选的第二步。房子多大?有多少退休金?是杭州的还是外地的?有几个孩子?交往以后家里怎么安排?诸如此类,都是中老年相亲者会首先交流的问题。如果一方家里孩子多,家庭背景复杂,就会成为十足的减分项。
有些相亲者会提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要求,譬如有70岁的老者希望女方比自己小20岁,也有人开门见山表示需要彩礼和三金,要求对方每月给几千块钱,又或是询问能否在房产证上加上姓名。
从交谈开始,相亲者双方亮出牌面,寻求门当户对、势均力敌,或“等价交换”。俞朱美对此有点无奈,她是十足的“精神派”,认为双方以感情为基础交往才能走得长远,无奈对寻找伴侣的中老年人而言,先谈条件是种更安全稳妥的展开方式。
相亲者凭着多年的社会经验各自交锋,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与模式,中老年婚恋圈俨然自成江湖。俞朱美也遇到过不少很单纯的中老年相亲者,但婚恋群一加,接触的人一多,无形之中也被卷入圈子里的氛围,本来不要彩礼、三金、零花钱的人也开始学着提出自己的要求。
她总结,中老年人相亲其实比年轻人更现实,在意外貌、物质等各方面条件,“他们害怕被骗,也怕人家都提条件我不提显得自己傻了要吃亏。”
等待:试探、拉扯,半路夫妻不容易
相比年轻人,中老年相亲其实更不容易,先是囿于早年间缺少相亲渠道和平台,再者很难满足眼缘和对方条件。所以,几年下来,真走到一起的相亲者没有几对。张显山说,在俞朱美这儿登记、参加活动的人有很多都是老面孔了,几年过去还是光棍一个。
他也不是没碰到过心仪的女士,但要么是对方没看上自己,要么是在加了微信之后聊了几句就再无后续。“有一回我烧好饭拍张照片发给她,本意是分享生活,但就被拉黑了,我都搞不清是为什么。”
接触的人多了,俞朱美也不由感慨,除了少部分人,绝大部分中老年相亲者提的要求和条件都算合情合理。一众相亲者也都认可她的撮合方式,为什么成功率低?问题的关键也许就在男女思维差异和双方需求不匹配。
对女性而言,基于过去婚恋关系的经验或社会普遍现象,她们担心再找老伴会成为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免费保姆。她们渴望伴侣的关怀和照顾,但所谓“合得来”太缥缈空泛,于是希望在开始关系前得到包括彩礼、三金等在内的物质保障,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为钱在哪儿爱就在哪儿。
男性对此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他们觉得,只要两人合得来、处得好,那么自然会全心全意付出。还没开启亲密关系就先谈物质条件,只会让中老年男性心中警铃大作,怀疑对方是否真心,会不会是冲着骗钱来的。
“半路夫妻,谈钱尤其伤感情。”活动现场的男士不约而同这样说。他们认为,年轻夫妻需要生孩子、组建新家庭,彩礼的存在无可厚非。而中老年再寻老伴基本不存在生育问题,加上杭州婚俗中不讲究彩礼,相亲时女方要求彩礼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
久而久之,众人觉出味儿来,找老伴儿最好是两人条件相当,各方面都相配,财产上互不牵扯,彼此都不担心吃亏受骗。
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寻找伴侣的过程如此漫长而艰辛,但走到一起并不意味着修成正果。对他们来说,半路夫妻和原配不同,人人都害怕受伤、被骗,于是人人都在关系中相互试探、拉扯。张显山打了个比方:原配夫妻是相互磨合,劲儿往一处使;半路夫妻却是各有防备,交往的过程像在拔河。
俞朱美坦言,受骗在中老年婚恋圈子中并不算稀罕事,“骗财、骗色、骗感情的都有,有人被骗了小几万、十万,有人真心相处结果过了一阵儿就被分手。”过程中,有人受骗从此加强戒心,有人错付几年时光说来只剩唏嘘。
68岁的何庆元曾和一位女士谈了几年,两人条件契合,相处愉快,双方子女也都认可。他想两人住到一起结伴生活,女方则希望他再等等。何庆元如约等了三年,最后等来一句女方想和儿子一块儿生活,两人不了了之。55岁的方敏有过一段甜蜜的恋爱史,两人在相亲活动上一见钟情,住在一块儿处了好些年。怕女方吃醋,方敏退了中老年婚恋群,也不去老朋友们攒的相亲局。前些日子不知为何,女方提出分开,钥匙各自还了回去,方敏挽回几次未果,至今都想不明白是哪儿出了问题。
在中老年人相亲寻偶普遍伴而不婚的情况下,再步入婚姻的人少之又少,说来总令外人艳羡。但俞朱美知道,再看似神仙眷侣也少不了摩擦。中老年人的二次婚姻也会有婚后态度大变的问题:甜言蜜语的男人也许婚后几个月就会动起手脚;气质优雅的伴侣也会因饭菜超过克重、用错毛巾大发雷霆;家境优渥的配偶也可能为名下房产出租后收入是否分成吵得不可开交……
“说来说去都是人的欲望。”俞朱美摇摇头。
寻觅、试探、拉扯、摩擦、分离,而后又是再一次等待。
在中老年婚恋江湖中,相濡以沫、携手白头是这些孤单的人们遥远的梦想。俞朱美熟悉的老面孔中,不少人坦然笑笑说自己已经不再迫切地想要找到理想伴侣,来参加相亲会是为了凑凑热闹,省得一个人冷清孤单。
图源:视觉中国
周六下午,这天活动来的女士不多。一群中老年男士坐在一块儿聊天,权当茶话会。张显山和熟面孔下完棋,看了看表,到点了。他和在场人打了招呼,戴上帽子,整了整衣襟,挥挥手,走出室外。外头阳光正好,他准备回家了,回归他的日常作息,独自一人。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除俞朱美外,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9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