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高标准农田三重效益凸显(延伸阅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看农田质量,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耕地保土保肥保水能力显著增强;看产出能力,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许多农田达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看抗灾能力,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在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方面,高标准农田发挥着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高标准农田算大账,三重效益凸显——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集中连片,配套齐全,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40个百分点,机械化水平比一般农田高15—20个百分点。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调查,高标准农田节肥13.8%、节药19.1%,面源污染大幅度降低。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出效率,增加产出收益;既有效节约水、肥、药、电成本,更大大节省劳动成本。一增一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般亩均增收500多元。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03日02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751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