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判我死刑,我就不提供其他被拐孩子的信息!”
这是人贩子余华英被抓后,得知自己要被判处死刑,竟与检方谈起了条件,威胁之意显而易见。
而她面对自己亲手拐卖的杨妞花,没有丝毫悔意,还轻描淡写地追问:“我不是给你道过歉了吗?”
殊不知,她带给杨妞花的伤害岂是一句道歉就可以一笔带过的?
这是怎么回事?
1995年,出生在贵州织金县的杨妞花5岁了,因为生活需要,她随父母和姐姐离开家乡,在贵阳生活。
那时候,父母恩爱,对她们姐妹俩万般照顾,在杨妞花的记忆中留下了很多温馨的场景。
由于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有时候家里就只有杨妞花和姐姐,这时候,他们隔壁搬来一个叫余华英的女人。
余华英经常会因为各种小事与小妞花的父母打交道,渐渐地,时间一长,杨妞花姐妹也与余华英熟悉起来。
在孩子的眼里,余华英既是邻居,也是熟识之人,有一定的情分在,就多了一份信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正是余华英惯用的伎俩,她之所以租住在这里,是为了融入这里,寻找可以拐卖的孩子。
当时,租住在杨妞花家隔壁,是为了寻找一个男孩子,可迟迟没有找到,她便把主意打到了杨妞花身上。
那一天,余华英以购买东西为由,骗杨妞花跟着自己离开了家。之后,她便带着杨妞花乘车,越走越远。
杨妞花本能地觉得这次离开的时间太长,而且还坐上了疾驰的绿皮火车,她开始没有来由地害怕,于是,她哭闹着要回家找父母和姐姐。
谁知,余华英一改往日和蔼可亲的样子,凶神恶煞地对着杨妞花就是一顿威胁,“要是再哭,就把你扔下车!”
5岁的孩子,看着眼前这个熟悉而陌生的阿姨,第一次遍体生寒,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她不知道这个阿姨要干什么?又要带她去哪里?
火车似乎走了很长时间,等到杨妞花下车后,身着单衣的她只感到刺骨的寒冷。
原来,余华英已经将她带到了河北邯郸,就等着卖家上门交易。
不曾想,消息撒出去后,很多人嫌弃杨妞花是个女孩子,2500元没有人愿意购买。
这让余华英怒火中烧,她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了杨妞花身上,大冬天,并未给她添加棉衣,任由杨妞花在北方凛冽的冬季,冻得瑟瑟发抖。
这还不算什么,余华英一不高兴,就对杨妞花拳打脚踢。
有一次,余华英给杨妞花洗头发,就因为杨妞花哭闹,她竟将暖瓶中的开水一股脑向杨妞花的头上倒去,烫得杨妞花撕心裂肺。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一个老奶奶找上门,愿意出2500元钱买下杨妞花。
交易那天,老奶奶交完钱后,便用棉袄裹着杨妞花,带回了“家”。
在这个“家”里,杨妞花有了新的名字,她成了“李素燕”。
至此,杨妞花成了模糊的记忆。
在新家中,“奶奶”对杨妞花很是严厉,经常非打即骂,好在聋哑的“爸爸”对她还不错,算是给了杨妞花一些温暖。
然而,在那个村子,所有人都知道杨妞花是买来的,就连村里的孩子都会肆无忌惮地嘲笑打趣杨妞花。
那时候 ,杨妞花的耳边始终充斥着“童养媳”“爸妈都不要的孩子”“哑巴家女儿”等刺耳的字眼。
杨妞花唯一的渴望就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奶奶”希望一辈子将她留在这个地方,最好顺理成章地成为她家的“儿媳”,为李家传宗接代。
即使这个算盘落空了,她还可以是“孙女”,毕竟有养育的恩情在情感上羁绊着杨妞花,她怎么也逃不出去的。
所以,在杨妞花小学毕业后,她就辍学了。有好心的人建议她外出打工,至少可以逃离这里,有了改写被道德牢牢绑架的机会。
而聪慧的杨妞花的确做到了。
她在打工的时候,极力拼凑着5岁之前凌乱的记忆,她要找到那个记忆深处的家,在2011年的时候,她通过寻亲志愿者的帮助,将自己的DNA输入到了打拐信息库中。
本以为能够很快找到家人,然而,她等了10年,依然杳无音信。
在这期间,她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人,走进了婚姻,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了母亲的杨妞花,更加坚定了要寻亲的念头,她要找到父母,在他们有生之年,将缺失了多年的亲情全部弥补上。
2021年4月17日,杨妞花在志愿者的建议下,以自己小时候被拐后不久的照片为背景,讲述了自己被拐的故事。
视频一经发布,得到了很多人的转发,恰巧被贵州一个杨姓苗族女孩看到了。
巧合的是,这个女孩正好就是杨妞花的堂妹,她从小就从家人的念叨中知道,自己有一个5岁时丢失的堂姐。
于是,她连忙联系到杨妞花的亲姐姐。
俩人接通视频后,小时候的回忆扑面而来,随后,俩人尽快做了DNA鉴定,血缘板上钉钉。
可当杨妞花高兴地让姐姐把电话给爸妈,她要给父母惊喜时,姐姐却泣不成声。
原来,在杨妞花丢失后,父母拼命寻找,却毫无头绪。最后,杨爸爸难以承受这种人间至痛,变得一蹶不振,只能通过酒精麻木自己,在1997年猝然离世。
而32岁的杨妈妈在杨爸爸离开后,也没逃过骨肉分离的噬心苦楚,精神变得异常,不久之后,撒手人寰。
得知这些的杨妞花伤心欲绝,她本以为盼来了团聚,不承想,在她被拐2年后,就与父母天人永隔,她心心念念的团聚,只剩下两座土塚可以祭拜。
收拾好心情,杨妞花决定将拐卖她的余华英绳之以法。
2022年6月6日,杨妞花在贵阳报警,按照她提供的线索,仅仅24天后,余华英就被警方找到了。
随着余华英落网,更多被拐孩子浮出水面。原来当年,她伙同情人先是将俩人的私生子以5000元的价格卖掉后,就与情人迷恋上了这种发横财的手段。
随后,两人踩点,选人,拐卖一气呵成,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被他们卖掉的孩子共计11人,来自8个家庭。
被杨妞花指认的时候,警方能够追究的只有余华英以及当年充当中间人的两个共犯,而与她共同犯罪的情人因为死亡,逃脱了正义的审判。
2023年9月18日,贵阳中院依法对余华英判处了死刑,但余华英当庭表示会上诉。
相信,高院最后一定会维持原判。
这个判决大快人心,杨妞花带着判决书告慰了父母的在天之灵。
近年来,寻亲的故事从没有减少过,多少家庭因为人贩子的一己之私,流离失所,分崩离析,那种遥遥无期的骨肉分离之痛,是人世间最残忍的折磨。
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找到了孙卓,全网为这个父亲14年的坚持沸腾,而拐卖孙卓的人贩子吴飞龙,因缺乏买卖证据,最后被定为拐骗罪,获刑5年。
这样的量刑,让那些寻亲家庭悲愤不已,他们呼吁给予人贩子更重的惩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让居心叵测的人不敢轻易拐带、拐骗、拐卖孩子。
而对余华英的审判无疑将成为新的标杆。
结语
伯尔曼有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法律是什么,是约束,更是最低的行为标准,所以,它必须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信仰,才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了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组成法律的每一条文字背后其实都是无数人的血和泪,因为这些血和泪,才有了今天的法律准绳,可见,只有足够严格的立法和执法,才会让人对很多事情保持不容忽视的敬畏,进而才有所为,有所不为。你说呢?
- END -
作者:么么茶
编辑:毛毛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6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