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雨水天气
加上适宜的温度
泉州市区不少公园、绿化带上
甚至是住宅小区里
长出了各式各式、多彩多姿的蘑菇
▽
泉州林业专家提醒
这些野生菌类大多含有毒素
千万不要采摘或食用
容易引发中毒事故
现场走访
雨后蘑菇到处疯长
大个头蜗牛乱出没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下雨,细心的泉州市民不难发现,在市区的不少绿化带里,长出了各种各样的蘑菇。
在市区刺桐路绿化带旁边,记者发现在绿化带里有一些类似于蘑菇一样的东西,记者采下来仔细观察,发现从它的外形来看和平时我们吃的蘑菇很相似。在东海某住宅小区内,记者发现从这个地方往里面看,在树根的地方长了很多的蘑菇,大大小小估计有十几株,有的是分开的,有的是成群的长在一起,而且这些蘑菇的个头都非常大。
附近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发现只要长时间下雨,路边的草丛里就会发现很多诸如蘑菇类的东西。附近的一名路人告诉记者,他们知道这是蘑菇,但是并没有办法鉴别是否有毒,“有时候草丛里还会爬出大蜗牛,跟成人握拳大小相当,有点儿恐怖!”
专家分析
大多有毒勿触碰或食用
路遇非洲大蜗牛请绕行
最近泉州空气潮湿,是蘑菇生长的“大好时机”。专家提醒:蘑菇的毒素分布和颜色无关!靠颜色鉴别蘑菇有风险,白色、灰色蘑菇也可能有剧毒。
野生菌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生长,不经过人工种植和加工,保留了最原始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的风味。专家提醒,野生菌虽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却也“暗藏危险”,如果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出现恶心呕吐、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还可导致肝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市林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野外的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大家都认为彩色的蘑菇有毒,其实不一定的,那种白色的蘑菇它一样有毒。现在正值雨季,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合这些蘑菇的生长,一般像这种野生的蘑菇都是存在一定毒性的,专家不建议市民去食用,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和颜色的鲜艳去轻易的采摘。
“雨后常见的大蜗牛请勿触碰或食用。”该专家分析,这种蜗牛叫做非洲大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厘米至8厘米,最大则可超过20厘米,属杂食性动物。如果遇到非洲大蜗牛,最好绕行,不要停留;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也可以找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处理,切勿自行处置;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将家中的食盐撒在大蜗牛软体部分,然后清扫干净。
若发生野生菌中毒
应采取什么措施?
专家介绍,目前,野生菌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也没有特效解毒剂,主要是尽早排除毒素,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3.及时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4.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反复呕吐发生脱水导致休克;
5.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6.判断是否为食用野生菌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6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