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01 | 杭州生育补贴升级
8月7日,杭州市卫健委与财政局联合发布了《杭州市育儿补助实施办法(试行)》,给予户籍家庭生育二胎、三胎乃至以上家庭给予补助。
补助分为孕产补助和育儿补助两类,采用一次性发放现金形式。
孕产补助补助对象为同一对夫妻自2023年1月1日起,怀孕(生产)二孩、三孩的杭州户籍孕(产)妇。补助标准:怀孕(生产)二孩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怀孕(生产)三孩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生产多胞胎的按其子女的孩次分别计算。
育儿补助补助对象:同一对夫妻自2023年1月1日起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补助标准:生育二孩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生育三孩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0元。生育多胞胎的按其子女的孩次分别计算。
孕产补助是针对现阶段怀孕的户籍家庭,二孩补助2000元,三孩补助5000元。
育儿补助是针对今年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二孩家庭补助5000元,三孩家庭补助25000元。
其中三孩补助比年初时提高了5000元,年初杭州发布的补助政策,三孩家庭补助额度为20000元。
以此计算,二孩家庭可以获得合计7000元的孕产和育儿补助。三孩家庭可以获得3万元的补助。
年初时,杭州官方给出的预测数据是,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
杭州加码剩余补贴,开启催生模式背后,是这座江南名城也开始有人口隐忧。
02 | 新生儿告急
表面上看,无论是常住人口增量,还是自然人口增量,杭州仍保持着正数。
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17.2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二。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自然人口增长方面,2022年杭州的出生率比死亡率高出2.2个百分点。
无论是从人口增量,还是出生率角度,表面上看,杭州暂时还没有“缺人”的烦恼。
但如果与过往来比,你就会发现,哪怕杭州,也需要防患未然。
从上面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表可以看到,大多数城市受全国人口见顶转向影响,人口增量都在快速下滑。
最夸张的是深圳、广州。这两座城市在2020年之前是全国人口增量引擎,增量都在五六十万。从2015年到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0万、53万、55.08万、49.83万人;同期广州人口增量分别为42.06万、54.24万、45.49万、40.6万。
然而,从2021年人口逐渐转向开始,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量突然间
此外,武汉、成都的增量也跌落10万以内。
杭州2021年的增量还算可以,仍有23.9万人,但相比之前少了很多。
2015到2018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增量分别是12.6万、17万、28万、33.8万人。2019年,更是超越深广,达到了55.4万,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又跌破20万,只增加了17.2万。横向与其他城市比较很不错,但纵向与自己的过往比较,还是不尽如人意。
再看出生率和自然增长人数。
数据:杭州市统计局从上图可以看到,2021年杭州的自然人口增量已经降到了最近几年的最低点。
再看杭州的人口结构。
根据杭州统计局披露2022年数据:
0-14岁的人口为159.1万人,占总人口的12.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15-59岁的人口为850.5万人,占总人口的68.7%,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8.0万人,占总人口的18.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3.8万人,占总人口的13.2%,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
60岁以下人口占比都在减少,只有60岁以上人口占比在增加。杭州也在慢慢变老,已经是老龄化社会,距离深度老龄化(65岁人口占比超14%)不远矣。
从当下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人口变化来看,几乎没有不需要催生的地区和城市。
2022年我们的新生儿人数跌破1000万至956万,出生人数低于死亡人数,导致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人。
数据:国家统计局机构预测,今年出生人数将跌破800万。人口减少的速度正在加快。
这种背景下,就连最能生的广东省,也在今年发布了催生大招。
来源:广东省卫健委而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减少规模来看,最需要催生的是东北地区。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整个东北三省2010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合计减少了1099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吉林减少了338万,辽宁减少了115万。
2021年东北三省人口又合计减少了超100万人,2022年东北人口合计又减少了86.4万人。
也就是说,从2010年至2022年这十二年时间里,东北三省人口减少了近1300万人。
2022年辽宁省常住人口减少了32.4万人,黑龙江减少了26万人,吉林减少28万人,东三省合计减少了86.4万人。
这种大规模人口减少,既有人口流出因素,更有自然人口减少因素。
透过东北三省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
2022年,辽宁省减少的32.4万人中,有20.9万是自然消亡,流出人口11.5万人。黑龙江省减少的26万人中,17.82万人是自然消亡,流出人口8.18万人。吉林省减少的28万人中,流出人口18.39万,自然人口减少了9.61万。
数据:辽宁、吉林、黑龙江统计局03 | 扭转不了的趋势
面对不断流失和自然人口不断减少,今年东北两个主要城市沈阳和哈尔滨,也发布了生育补贴措施。
沈阳只给予第三个孩子补贴,每月只有500元。哈尔滨稍微大方一些,二孩家庭,每月补贴500元,三孩家庭每月补贴1000元,补贴不超过36个月。
早在2021年四川攀枝花就开始行动,去年以来,济南、长沙、深圳、杭州、温州等城市发布了鼓励措施。
手段大同小异,给生育补贴,但扭转不了人口形势:
第一,补贴的对象不对。
现在急需拯救的是一孩,不是二孩和三孩。选择丁克的人越来越多,婚都不结,第一胎都不愿意生,你却在平明补贴二孩和三孩,南辕北辙。
第二,相比于生育成本和育娃成本来说,杯水车薪。
影响出生率和结婚率的,是压在年轻人肩头新的三座大山,房子、教育与医疗。这三个压力不减少,人口形势不会改变。
育娲人口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毕竟韩国虽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们高很多。
分省市来看,养娃压力最大的是甘肃,养大一个娃到17岁,需要耗费一个家庭16.2年收入,相当于每年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
数据:育娲人口、国家统计局三座大山,让年轻人对结婚和生育望而却步。结不起婚生不起娃,是导致结婚率与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这些不是依靠一些补贴甜头,就能够四两拨千斤。
所以说,人口形势很难扭转,新生儿数量还会继续下滑。
而出生人数不断下滑之下,对我们的经济、劳动力、楼市都会有影响,且是持续影响。
短期内影响较大的,是幼儿园和小学数量,以及学区房的价格。
目前,幼儿园关停潮和小学关停潮正在上演,未来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冲击初中与高中数量。
而学区房价格遭受的影响,也开始显现。简单直白的逻辑,当孩子数量不断减少,对学区的需求不断下滑,顶级学区房的支撑力量晃动,高价便难以坚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4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