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养儿防老”这种婚育观已经开始慢慢被年轻人所淘汰,在主张不婚不育的这些人的眼里,人生短暂,不过几十年的光景。
与其担忧身后事如何,不如潇洒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各国的生育率近年来持续处于低迷的状态,韩国的生育率甚至跌破了0.78。
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年轻人对于婚育的排斥。其实也怪不得年轻人会有这种想法,实在是结婚和生育后的风险太高了。
尤其是生育,要是生个孝顺的,那自然是生活和美,养老不愁;但要生个不孝的,没人养老不说还得受嫌弃。
比如本文的主人公刘奶奶,她服毒自杀后,儿子儿媳不但不悲痛,反倒觉得她早该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刘奶奶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一、 幸福生活太短暂,丈夫早逝独育儿
刘奶奶年轻的时候,所处的年代很少有自由恋爱的说法,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给安排嫁给谁,她们就嫁给谁。
刘奶奶也不例外,到了适婚的年纪,家里人就将她嫁到了其他村的一个刘姓人家。虽然她和丈夫婚前没见过几次面,也没有像现在的年轻人经历过恋爱时的你侬我侬。
但两人婚后却十分和谐,丈夫对她十分体贴,她也是一心一意守着这个小家生活。也因为这样,两人甚至都很少吵架拌嘴,旁人见了都羡慕他们夫妻感情好。
婚后,刘奶奶前后共生了5个儿子,按照农村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她这也算是为老刘家添丁进口立了功劳的,因此,丈夫对她便更加疼爱了。
可大概是人生路走的太过顺遂了,所以老天便跟她搞起了恶作剧,她47岁这年,丈夫因为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了,只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二、 含辛茹苦付心血,各自成家嫌老母
从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的刘奶奶面对丈夫的离去很是无措,可作为一个母亲,她又不得不让自己坚强起来,他们的5个儿子当时年纪也不算太大。
而且都没结婚,这些重担只能由她一人挑起,她又怎么能倒下呢?可是,在农村,除了种地之外实在是没什么其他的出路,刘奶奶当时已经47岁了,已经不是外出打工最好的年纪了。
于是,为了能维持家用,她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有时候收成不好赚不了多少钱,她就只能去挨家挨户找人借钱。大多数时候,人们可怜她不容易,也会借钱给她。
但也不是次次都这么顺利的,有时候有的人觉得他们家太过贫寒,借了她她也还不上,所以就会拒绝借钱给她,还会冷言冷语的嘲讽。
可刘奶奶并不在乎这些,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受什么委屈都无所谓。在她的努力下,她的五个儿子陆续都成了家,交代完儿子们的婚事,她也算是没有辜负丈夫的一番情意。
本以为以后的人生就是光明坦途,却没想到儿子们各自结婚有着落之后,反倒嫌弃起她这个母亲是个累赘,到最后竟然无人给她养老,她只能独自一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
三、 忽逢拆迁转态度,积极养老分家产
刘奶奶心里很是难过,可儿子们态度坚决,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除了接受这个结果又能怎么办呢?好在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处老房子,虽然居住条件不比儿子们的家。
但好歹是个住处,自己也不至于流落街头,想到这里,她也就释然了。本以为自己就要这样孤苦的生活下去了,没想到有一天,村长却找到她,说她所住的那处房子政府想要征收。
如果她同意拆迁的话就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拆迁款,问她是否同意拆迁。刘奶奶思前想后,觉得老房子自己已经住惯了,要是拆迁之后自己又该去哪儿呢?
于是,她便跟村长说自己再考虑考虑。只是,还没等她考虑清楚,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那5个儿子的耳朵里,得知老房要被拆迁。
他们人手提着礼品立马找到了刘奶奶,劝说她同意拆迁。得知刘奶奶担心自己的身后事,他们甚至大方的承诺说:“您放心,老房拆迁之后,您就跟着我们一起住,每家住两个月。
依此类推,这样您可以放心了吧!”听了儿子们的话,刘奶奶虽然还是有点担忧,但也不好推辞,于是便同意了拆迁。拆迁款下来之后,刘奶奶留了一小部分用于自己的生活之后。
剩下的全部给5个儿子平分了。可惜,刘奶奶还是低估了自己这几个儿子的绝情,就在她准备安心颐养天年的时候,对方却又闹起了幺蛾子。
四、 钱财到手不认人,老母心寒服毒药
一开始,五家还算是遵守约定,按时就将刘奶奶接到了自家生活。虽然他们心里仍然并不是很待见刘奶奶,但碍于拿人手短,他们也只能乖乖的照顾刘奶奶的起居。
可没多久,随着刘奶奶的大儿子和三儿子的去世,五家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她的大儿媳和三儿媳认为是刘奶奶命太硬,活的太久,克死了自家的丈夫,便怎么看她都不顺眼。
于是,她的大儿媳在该轮到自家照顾刘奶奶时,便拒绝去刘奶奶的三儿媳家将她接回来。而她的三儿媳在得知消息之后。
竟然一气之下直接将刘奶奶拖到了门外,还将她的日常用具直接丢了出去,任凭刘奶奶如何哀求她都不肯放她进来。
当时正值外面下大雨,刘奶奶心灰意冷之下直接将一瓶农药灌了下去。只是服毒自杀死起来也不是很痛快的,药效发作之后,刘奶奶便疼痛难忍。
在三儿媳家门口一直呻吟打滚,出于人求生的本能,她还是敲了敲三儿媳的家门,希望对方能回转心意。没想到对方看清刘奶奶的状态之后。
竟然直接将其拖到了离家门口有段距离的一个躺椅上,然后便关上了家门,将消息告知了其余4家之后,就自顾自的做起了事情,毫不在意门外的刘奶奶的死活。
其余4家在得到消息之后,纷纷赶了过来,可是,他们过来并不是为了抢救刘奶奶,而是来等着她咽气的。
于是,在5个儿媳和3个儿子的围观之下,88岁的刘奶奶痛苦挣扎了4个小时之后便去世了。刘奶奶死后,这5家人直接将她拉到了火葬场火化。
而火化之后他们竟然谁都不愿接收她的骨灰,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能联系刘奶奶的侄女过来认领。
刘奶奶的侄女在得知她的遭遇之后,愤怒的找到了她的三儿媳,没想到对方却直接来了一句:“她早该死了,现下正好!”
这番话彻底激怒了刘奶奶的侄女,于是,她一气之下将事情闹到了电视台和村委会,在舆论的压力下,那5家无奈每家出了5000块,为刘奶奶办理了后事。
法律分析:养儿防老本应该,违背良心该谴责
案件到这里就结束了,面对这个结果,公众其实也不太能接受,因为很多人觉得,刘奶奶的儿子儿媳的行为应该构成虐待罪。
而且他们知道刘奶奶服毒之后却不送医,还眼睁睁的看着其死去,这种行为更是人神共愤,只每家出点钱却不受任何刑事处罚也太便宜他们了。那么,公众的观点是否合理呢?
关于这一争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虐待罪。它是指行为人经常以打骂、冻饿、强迫体力劳动等方式,对共同生活的家人实施精神、肉体上的折磨,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在本案中,老奶奶的儿子儿媳虽然不情愿照顾她的起居,但是在刘奶奶到自家生活的那段时间里对她是履行了照顾的责任的。
也并没有对她做过什么过分的事情,所以本案无法根据虐待罪对这些人进行处罚。其次是,刘奶奶的三儿媳将刘奶奶丢出门。
然后其余的儿子儿媳明知刘奶奶服毒却不抢救是否属于违法行为。这里主要涉及的问题是见死不救是否违法,关于这一问题,我国法律中有一个名词叫不作为犯罪。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的直接规定,明明对受害人负有法定义务却不履行,并且情节严重或者恶劣的行为。
在本案中,这5家人都对刘奶奶具有赡养的义务,而赡养义务是指子女应该为父母提供物质和精神上必要的生活供给,也就是说。
除了要保证老人的日常三餐,老人身体上出现任何不适他们都有送医的义务。而这些人在看到刘奶奶服毒之后,没有采取任何的急救措施,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叫救护车。
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刘奶奶受毒药折磨而死,这种行为很明显就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作为导致他人死亡的。
可根据具体情况以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处理。那么本案应该属于哪种情形呢?根据刘奶奶的儿子描述,他们在得知刘奶奶服毒之后,曾打电话问过别人。
对方告诉他们就算送医也有可能抢救不过来,他们才没有对刘奶奶进行抢救。因为未及时履行赡养义务和这种盲目的自信,导致了刘奶奶的死亡。
所以他们的行为应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由于这些当事人和刘奶奶属于亲属关系,且她的其他亲属也没有继续追究责任,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果有人追责,那这些人肯定逃不了刑事处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4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