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有多少人(军长一个月退休金)
抗战时期中·日军队编制对比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采用军、师、旅、团的编制,日军则为军、师团、旅团和联队;后期为了指挥更加方便,中国军队师一级大多取消旅级;日军师团则大多取消旅团级。以往,很多人往往将日军的师团与我们的师相对应,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则分别对应旅、团、营、连。
实际上,日军的同级部队,人数和武器往往都要超过中国军队。
如日军一个满编步兵大队兵力高达1100人,接近或相当于中国部分地方军的步兵团人数;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兵力为3800人。而日军一个满编师团兵力为22000到25000人,其兵力要超过中国绝大多数的军。
一个中国步兵军的兵力通常都赶不上日军一个野战师团?那么当时中国军队中一个军到底有多少人呢?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国军一共有49个军,182个步兵师,46个独立旅,9个骑兵师,6个骑兵旅,20个骑兵团,陆军总兵力约180万人。
这时的军所辖部队理论上是2到3个步兵师,但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军,其实力相差都是非常大的。以中央军为例,嫡系部队第18军下辖11师、14师、67师、98师,其中3个师是基本完成改编的调整师,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总兵力达5万余人。
当时,大部分中央军的军是下辖2个作战师,作战师通常为两旅四团编制,兵力超过1万人,因此绝大多数中央军的军兵力为2万余人。除了有明确军所辖之外,还有大量中央军的师为独立状态,全面抗战爆发后,有的合编为新的军,如51师和58师合编来的74军;还有的则是将原师长提升为军长。
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师级番号由南京政府授予,有的地方军虽然挂着军的番号,但实力则远远超出。如驻防平津地区的29军,所辖37师、38师、132师、143师及大量独立旅、保安部队,总兵力竟达10万人之众。
平津作战失败后,29军为国民政府控制,其扩编为了第1集团军,部队则改编为了59军、68军、77军三个军,平均每个军约有3万人左右,兵力依然雄厚。
东北军和晋绥军的军通常下辖2个师,兵力在2万多人;桂军、川军、滇军很多部队是战时授予番号编组的,每个军下辖2到3个师,兵员在2到3万人左右,有的可达4万人,如滇军第60军。
另有一些地方实力派授予的番号,其实力不及编制。如西北军庞炳勋部,号称一个军团,但只有一个40军,而这个军又只有一个39师,实有兵力仅1万余人。当时的步兵师普遍为四团制,而且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军编制还较为充实,因此以2到3个师编成的军在兵力上与日军的师团相当或略有超过。
到1938年底,先后打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损失了上百万部队,很多军残破不堪,因此一边作战一边调整补充成为常态。为了应对大范围作战,除了征兵补充原有部队缺额外,还成立了大量新部队。
到1938年初,国军已扩编到了84个军,219个步兵师,35个独立旅,10个骑兵师、6个骑兵旅,陆军总兵力超过200万,兵力比战前还要多些。随着军师数量的增多,编制调整势在必行。
1938年11月南岳会议后,确立军施行甲、乙两种编制,甲种军辖3个步兵师、乙种军辖2个步兵师,其中步兵师调整为三团制,编制总兵力为9000余人,加上军直属队的话,理论上甲种军有约3万人,乙种军约为2万人。
但实际上此时国军各级吃空饷现象严重,军直属队大多也形同虚设,还有不补充或少补充杂牌军的规则。即便是中央军中,除18军、74军等嫡系部队能接近编制数外,其余部队也大都难以满编,更何况是地方杂牌军了。如张自忠将军的59军,成军时兵力达3万余人,但到张将军战死的1940年时,该军仅有1万余人。
当时国军中兵力最充沛的是第5军,该军除了3个步兵师外还有大量坦克、炮兵部队,是中国军队中唯一一支真正意义上编齐了军直属部队的军级作战单位,其总兵力为42000人,实为特例。但即便是第5军,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军第21旅团后,自己伤亡也高达17000余人,战斗兵员几乎打完。
到抗战晚期,国军曾扩充到了124个军、354个师、81个独立旅、122个独立团,加上大量附属部队,账面实力比战前扩充极大。但此时,国军部队实际实力却远不如账面上那么光鲜,一些杂牌师实有兵员仅三四千人,一个杂牌军满打满算就万把人的情况普遍存在。
战前著名的德械师36师,在滇西时实有兵员仅4000人,全师步枪1784支,轻重机枪204挺,还不如战前一个旅实力强。1944年2月,统帅部在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上称:敌人在我国境内的不过6个军,而我们用以抗战的有120个军,以20个军来对敌人1个军,还打不过敌人,还要常常受敌人的打击。
不久之后豫湘桂战役打响,国军损失巨大,日军以一个步兵大队追着国军一个师打的情况比比皆是,很多军连日军一个联队的进攻都挡不住。日军的军在我国的确实不多,但其一个军通常便有10多万人,当时国军一个军却通常只有1万多人。日军以联队攻击时,往往会加强配属部队,一路便有5000余人,而国军仅有1万余人的军与之抗衡,自然难以抵挡。
1944年到1945年,国军中的军只有驻印军、远征军以及被列为三十四年制甲种军的14个军编制较为充实,往往能达到3万人以上(远征军因战损极大,实际达不到),其余均不行,至于武器而言,就更差了。
因此国军的反攻到了1945年初仍未能有效组织,等驻印军、远征军全部回国,甲种军编制调整完毕之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