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结束的台风或将在近期“上班”,并且可能会靠近华南沿海。
或将有台风靠近华南沿海
自从台风“古超”消散之后,台风已经“休假”了近1个月,最近可能终于要来“上班”了。菲律宾以东的热带扰动,未来可能会西移进入南海继续发展,有可能发展成台风。它的未来路径变数仍较大,有可能会靠近华南沿海,也有可能辅助水汽向华东输送,导致华东的降雨增强。但目前看都存在较大变数。
据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潘蔚娟介绍,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预计未来三个月维持,将于今年秋季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后汛期温度偏高,高温日偏多,台风影响频率更高,台风路径更趋偏西。
综合考虑各种气象因素和数值模式预报,预计2023年后汛期广州全市极端最高气温大致在37.0℃~40.5℃,影响广州的台风大致为3~4个,“初台”较常年同期偏晚(常年6月27日),大致在7月中旬末至下旬。结合广州市气象台12日发布的广州市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和建议,展望16日至21日,受到热带系统及外围环流影响,广州雷雨将趋于明显。
第4号台风能为南方解暑吗?
据常年平均统计,1月至6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的个数4.1个左右,7月份台风生成个数在3.7个。而今年截至目前只有3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少。
不仅如此,常年平均看,6月下旬到7月上旬,也是初台风(该年度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后文同)最“扎堆”的时节。今年截至目前为止,也尚未有台风登陆我国。
盘点1949年至2021年的初台风数据可知,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多集中在6月至7月份,这两月初台风登陆我国的比例高达83%,其中,在6月下旬登陆的比例最高,达14次,7月上旬位列第二,达11次。
为何进入台风季,反而台风不见踪影了?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台风生成少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抑制了对流活动,缺乏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
根据预报,在本月中旬后期,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会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空出有利于台风生成的空间。
目前菲律宾以东海洋上就有个热带扰动,未来可能会西移入南海继续发展,有可能会发展成台风。不过它未来路径变数仍较大,有可能会靠近华南沿海,也有可能辅助水汽向华东输送导致华东的降雨较强,但目前看都存在较大变数,还需要临近再关注。
无论它最终何去何从,17日之后,随着副高东退,南方这场持久高温都有望缓解。
想靠台风“消暑”?先做好防御措施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潘蔚娟介绍,当前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全球多地接连刷新高温纪录,后期广州受极端高温事件影响风险较大。对于高温,潘蔚娟给出三点防御建议:
一是需防范高温对不同人群的不利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人群需注意做好高温防护,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需做好防暑降温,有假期出行安排的朋友需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合理设置出行计划。
二是需应对高温对城市“生命线”的不利影响,确保水、电、能源等正常供给。
三是需注意高温对不同行业、产业的不利影响,加强防范高温对空气质量、种养殖业等的不利影响。
持续高温天气,不少市民期盼台风“消暑”。潘蔚娟表示,台风携风带雨虽然可以缓解高温,但也可能带来巨大破坏力。因此有关部门需结合台风过程致灾特点,注意做好台风登陆前后的科普宣传,杜绝因麻痹大意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事件。
在加强公众防灾指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强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及风暴潮造成的江水倒灌、河堤漫顶风险,以及伴随的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等防御工作,做好道路绿化树木、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等的防风加固工作。
广东未来天气预报
据@广东天气预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未来3天,广东大部晴间多云为主,天气仍然持续炎热,有大范围的35℃~36℃高温,部分市县37℃~39℃,午后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局地大雨。天气持续高温炎热,须注意防暑防晒和及时补水,需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具体预报如下:
13日到14日,南部市县晴到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其余大部分市县晴间多云,午后局部有雷阵雨。最高气温:除雷州半岛外的南部沿海市县31℃~33℃,其余市县34℃~36℃,部分市县37℃~38℃。
15日,广东大部晴间多云,午后有局地雷阵雨。最高气温:除雷州半岛外的南部沿海市县31℃~33℃,其余市县34℃~36℃,部分市县37℃~39℃。
广州未来天气预报
三伏天五大养生误区
来源 |综合羊城晚报、@中国天气、@广东天气、@广州天气
文字|部分内容来自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怿韬实习生李婧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1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