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慈禧太后真正死因 (慈禧太后是啥时候死的)

1908年,37岁的光绪骤然离世。20个小时后,慈禧也仓促离世,享年74岁。

两人离世,只相差20小时,引发民间诸多猜测,但正史一口咬定,两人均为“病逝”

2008年,光绪帝被证明死于砒霜那么慈禧,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有人说,慈禧是被毒死的,也有人说她死于痔疮,还有人说她是被老虎吓死的。

后来,甚至有人传言,是袁世凯的手笔。他们认为,光绪是慈禧联合袁世凯杀的,然后袁世凯过河拆桥又把慈禧杀了。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到底是怎么记载的。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千申,太后命醇亲王载律为摄政王。癸酉,上崩于诚台。太后定策立宣统皇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东普陀峪,曰定东陵。”

《清史稿》可以被视为清朝正史。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光绪皇帝病得很厉害,叫做“疾益增剧”。而慈禧的身体还不错,只是“有疾”,属于身体抱恙。

慈禧已经74岁了,“有疾”也属于正常。

正因为身体还不错,所以,慈禧还能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

她先定下“醇亲王载律为摄政王”,并立溥仪为皇帝,将大清的皇权转交了出去。

一切都很正常,但谁也没想到,只是轻微有病的慈禧,在光绪去世后的20个小时里,病情急转直下,突然去世。

慈禧是病死的吗?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德宗实录》和《起居注》里寻找答案。

《德宗实录》和《起居注》均中记载了慈禧去世当天的病况。

《德宗实录》说慈禧突然加重,然后很快就去世了:

“(光绪三十四年卜月二十二日甲戌)是日,太皇太后疾大渐。未刻,崩于仪蛮殿。”(《德宗实录》)

《起居注》也说慈禧发病非常快,很快就升天了:

“是日,圣祖母太皇太后疾大渐。未刻,慈驭升遐。”(《起居注》)

从这些简短记载来看,我们只能知道,慈禧去世当天,病情突然加重,然后去世。

但她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病情加重,我们都不知道。

结合《清史稿》来看,慈禧生病的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当时还只是身体抱恙。

十月二十二日,慈禧身体突然急转直下,骤然去世。

如此,我们能说她是病死的吗?我认为是不能的。

因为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的身体还不错,处理政务也井井有条,还能任命摄政王、任命下一任皇帝,不像是病入膏肓的样子。

按照史书的规则,皇帝、太后去世,一般会清晰记录死因。

然而,慈禧的死因是什么,这些史书只字未提。

慈禧的病情为何加重,这些史书也一字不写。

这就有些奇怪了。

后来,清廷发布了官方遗诏,在遗诏中,非常隐晦地提及慈禧病情加重的原因——为光绪的死而悲痛。

《起居注》: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至弥留。

但是,我们都知道,光绪和慈禧的关系,是水火不容。

为了光绪而悲痛,似乎有些站不住脚。

那么,我们能说慈禧不是病死的吗?我认为理由还不够充分。

我认为,要判断慈禧是否真的是病死的,需要看一看慈禧平时的身体状况。

如果她身体特别虚弱,在事情骤然叠加之下,也有病情突然加重的可能。

另外,我们还需要明确,慈禧到底得了什么病。

为此,我特地查阅了清朝医学的史料,最终找到了慈禧的病因。

慈禧的身体,一直不算很好。

咸丰四年到六年,还是懿嫔的慈禧,一直有月经不调的症状,体虚体寒更是常有的事情。

为了能在宫中站稳地位,她拼死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虽然后来一直养着身体,但始终大有亏损。

到后来,慈禧掌权后,又陆续患过喘咳、痔疮、面风、腹泻等疾病,身体从来没有爽利的时候。

尤其是光绪六年,慈禧缠绵病榻,宫中太医没有解决良方,还从宫外请了薛福辰为慈禧调理了好几年。

《翁同龢日记》:“(光绪六年)六月二十五日,照常入,至月华门起居,见昨日两方,太医三人如旧方,薛福辰云病在肝脾,肝热则胆亦热,故不得寐。”

从太医院留下的脉案和记录来看,当时的慈禧,腹泻不止、食欲不振、睡眠也非常不好。

因为太后总是缠绵病榻,民间还演绎了一段“46岁的慈禧怀孕了”的传闻。当然,这个传闻并不可信,因为太医院的脉案和记录都比较详细,没有怀孕的可能。

到光绪三十三年时,70多岁的慈禧已经是个长期的慢性肠胃病患者。

她经常消化不良,不过,有太医团队的悉心照顾,她的身体倒也不能算差。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之后,慈禧的病症开始恶化,开始出现头晕肝虚的新症状。

“由于营阴郁热未除,气分微见虚弱,背间忽凉忽热,牵引臀部,两目垂重,肢节软倦,头有微晕,耳有金声。”(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太医院档案》)

到九月份时,慈禧又新增了腹泻的症状,来势汹汹,久治不愈。

“脾湿化燥,鳍逆酸辣,腹痛而响,泄后始安,足见脾经气滞。”(《清太医院档案》)

到十月份时,慈禧已经因为腹泻,体力虚耗,大不如前,甚至还出现了胸痛的情况。

在十月初六,慈禧接连拉了3次肚子,拉到浑身虚软:

“十月初六日,张仲元、李德源、戴家瑜请得皇太后脉息左关弦缓,右寸关较前稍平。肠胃未和,寅卯辰连水泻三次,身肢力软。”《清太医院档案》

老古话常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

拉肚子是够难受了,但慈禧还有些贪嘴,吃了辣椒,直接就引发了胸痛,整晚整晚睡不好觉。

“昨少食秦椒,与胃气相搏,以致胸隔发辣作疼,夜寐未能安睡,身肢力软。”(《清太医院档案》)

十月,是个非常特殊的一个月份。

因为在这个月里,慈禧还劳心劳力参加了诸多庆典,朝廷政务也一点没耽误。

比如说,十月初是慈禧的生日,她举行了七十三岁寿辰庆典。

白天,她要出席庆典,接受大臣们的祝贺。

晚上,她还要去颐年殿看贺寿大戏,每次都看到了大戏散场。

这个庆典持续了六七天,慈禧就这么连轴转了六七天,玩得那叫一个痛快。

虽然参加庆典,不是什么劳心劳力的工作,但精气神还是有损耗的。

中年人这么玩都撑不住,更别说身体欠安的古稀老人了。

庆典结束了,该好好养着了,但慈禧并没有好好养着,而是忙朝政去了。

当时,太医已经明确告诉她光绪病危的消息,慈禧自然要早做准备。

慈禧虽然给我们民族带来了非常多苦难,但是,能当上太后,说明她还是有一点本事的。

她本人性格强势,非常不喜欢混乱。

所以,当得知光绪病危,慈禧就已经在思考如何稳住大臣,安排挑选下一任皇帝的事情了。

所有事情堆到一起,处理起来,非常耗费心力。

因此,到了十月十五,慈禧的病情又恶化了

她开始“周身疼痛,面目发浮”

但太医认为,此时,慈禧的病情虽然复杂加重,但也远不及濒临去世的光绪。

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去世,慈禧的病症又再度加重。

但是,她仍旧撑着身子,从早上六点开始处理光绪的身后事。

这件事,被清晰记载于《慈禧外记》之中:

“太后仍于六点钟起床,处理朝政。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其根则由于夏间病痢太久,体气大伤也。”(《慈禧外记》

当天,太医们几次进去看诊,对躺在床上的慈禧都束手无策。

而慈禧看着太医的面色,直接开始交代后事:

“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具有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光绪的皇后隆裕)懿旨者,由摄政王面请施行。”

未正三刻,慈禧离世。

从上述分析来看,慈禧的去世,虽然显得仓促,但一切都有迹可循。

  • 第一,慈禧的身体一向不好,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病情加重的情况下,还劳心劳力,接连熬夜参加庆典、谋忙于朝政。

  • 第二,慈禧已经是73岁的年纪,放在现代也算是年迈的老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心力交瘁而死,也不无可能。

  • 第三,光绪的死,多少对慈禧有些影响。或许是悲痛,或许是大喜,定好下一任皇帝,紧绷的精神放松,以至于身体轰然倒塌。

所以,我认为,慈禧的死亡,应该是寿命到了。

她死于老,死于慢性病,但归根到底,还是“时辰到了”!

以上,是我通过翻阅正史,和相关太医记载,分析出来的结论。

民间对于慈禧之死,还有别的推论,我也细致研究过了。

这些传说,大部分缺乏史料根据,有些的在逻辑上也难说通。

不过,因为流传甚广,所以还有不少人相信。

暂且一起分享给大家。

民间推论1:慈禧死于被枪杀

关于慈禧被袁世凯所杀的传言,主要来源于《太后与我》一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巴恪思,与慈禧相差近40岁。

1898年,巴恪思来北京游历,成了京师大学堂(后为北京大学)法律和文学教授

在书中巴恪思表示,他一直和慈禧有男女之间的关系,最后,慈禧死于袁世凯的枪下。

这是被枪杀之说的最早来源。

但是,在逻辑上,这个推论根本站不住脚。

比如,袁世凯枪杀慈禧,是如何不被发现的?

枪杀太后,袁世凯是如何躲过宫中众多侍卫全身而退?

更不合理的是,这样周密重大的事情,最终却只有外国人巴恪思知道。

民间推论2:慈禧被毒死

慈禧被毒死的传言,主要来自一位宫女的揭秘。

这位宫女,自称是李莲英的表姐。

她表示,慈禧真正的死因是慢性中毒。

而后专家对慈禧的尸骨进行检验,也确实发现了一些有毒物质。

由此,慈禧被毒死的传言愈演愈烈。

只是,慈禧的尸骨存在有毒物质,并不一定代表她是被毒死的。

  • 首先,不谈剂量谈毒性,都不严禁。要通过毒药害人性命,毒物的剂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而慈禧身体里的毒素,远远不够毒死人的程度。

  • 其次,慈禧常年服药,尸骨有毒素也很正常。与其说,慈禧是被毒死的,不如说,她尸骨上的毒素,是她多年服药的结果。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慈禧这一生,几乎是药不能停,不少中药里都免不了暗藏毒素。

常年服药的慈禧,尸骨中有毒素也算不上奇怪。

反倒是2008年,北京市法医检验鉴定中心联合专家,研究的光绪帝尸骨,在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穴内外环境样品中,均查出高含量的砒霜,并且计量明显大于致死量,这才得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的结论。

慈禧和光绪的死亡时间,只差了20个小时。

因此,民间一直认为里面暗藏蹊跷。

不过,慈禧的死,或许突然,但我认为,还属于比较正常的。

可能慈禧自己认为,自己的身体恶化得太突然吧。

纵观慈禧的一生,她从微末爬到太后之位,最后把控朝政,也算有本事的女人。

但她没有长远的目光,在国家与民族大义上,做了许多目光短浅的决定。

或许,临死之际,她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失败,因此留下了遗言: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她自己就是女人,却不让女人参与朝政。

或许,此时的她,回顾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光,对自己多年的干政行为,有了些许悔意吧。

古语有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2010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