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简单理解(统筹方法有哪些)
大家好,统筹方法简单理解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统筹方法有哪些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统筹方法简单理解和统筹方法有哪些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这个主题,本来是打算昨天写写的。但把工作上的事告一段落之后,已经接近零时,于是放弃。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保证精力充沛、持续输出,且没必要为了个无实质意义的日更,就匆匆下笔。
为什么打算昨天写呢?因为1992年的11月4日,首届“华罗庚数学奖”在京颁发,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和陆启铿两位教授获奖。小时候总是分不清华罗庚与陈景润,反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渐渐发现,二人其实差别很大。华罗庚算是陈景润的前辈,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科班出生。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华罗庚的研究面则很广,在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特别是后来他在普及应用数学方面的工作,他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推广,使他的研究更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践。
记忆中次听到华罗庚的名字,应该是小学时的“华罗庚金杯赛”,华罗庚金杯赛堪称小学阶段水平的数学竞赛了。但印象深刻的,是在初中时学到的一篇课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华罗庚以生活中常见的烧开水泡茶为例,让人们了解到通过统筹方法可以把一项任务的工序进行安排合理,从而节约时间。从那以后,这种方法就植入了我的大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当有一连串多个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
曾有篇帖子《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局限性》在网上一度流行,其作者根本就没弄明白统筹方法统筹的究竟是什么,完全不知所云。他不仅把华罗庚烧开水泡茶的例子记成了煮鸡蛋,所举事项之间毫无时序关系,而且片面地将统筹方法理解为通过并行节约时间,进而误解为一心多用,大谈“如果在抓紧时间和集中精力之间选择,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集中精力”,并将统筹方法的运用原则归结于“它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事情时才能发挥作用”,真是可笑。要是怕锅里的鸡蛋分散注意力,去买个煮蛋器好了。建议这位作者再去好好看看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还有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运筹学》,别再不知所云、信口开河、贻笑大方。
统筹学研究如何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中施行统筹管理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手段,是数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个学科分支。从我接触多的项目管理来说,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原本固有的工作模式,从而压缩项目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常用的基本模型是网络图,重点概念是关键路径和时差,在关键路径上缩短时间,在非关键路径上精简资源。
生活也是如此。 我们所拥有的宝贵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关键路径就是成长,要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我们的成长上。 找到自己深爱并能带给自己长远价值的事,作为重心投入我们的注意力,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既努力又勤奋,却没找到自己的关键路径或选择回避关键路径。想尽快喝到茶,不在“洗开水壶→烧开水”上做文章、下功夫,却花大量精力去洗茶杯、拿茶叶。看似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但收效甚微。
华罗庚在1958年开始研究将统筹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亲临一线传授科学方法,全国各地都是他的足迹。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可以增加生产,降低损耗,在许多工程项目上取得了成功,不仅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奠定了实施规范的基础。他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为当时多少人打开了科学实践的大门。据说现在《统筹方法》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了,实乃幸事。华罗庚这样的大师能够贴近生活,用一些浅显的语言解释科学应用,期盼现在的科学家们也能够深入浅出的多传授一些这样的方法论,教科书里也多增加些类似的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为小朋友们多培养些科技兴趣、埋下知识的种子。
后给大家出一道小学数学题:
统筹方法华罗庚是什么?
统筹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制图表等三说明方法。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能够将抽象的统筹方法原理简单、明了、直观、具体地介绍清楚。
主要分段:
段(1) 运用下定义的方法介绍统筹方法,统领全文
第二段(2~14)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二段又分三层:
第1层(2~8)次以“泡茶”为例,列举三种方法引出统筹方法,使读者有初步认……
第2层(9~11)再次以“泡茶”为例,说明在近代工业的工艺过程中,缩短工时,提高工效就要运用统筹方法,抓住关键。
第3层(12~14)第三次以“泡茶”为例,浅显易懂地说明统筹方法合并次要环节的重要性。
第三段(15~16)总结全文,总体说明统筹方法的现实作用。
统筹方法属于数学的领域吗?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中文名
统筹方法
外文名
Overall method
作者
华罗庚
意义
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它的实用
范围极广泛
快速
导航
作者简介
熟读精思
同名著作
作者:华罗庚
(上海市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二十课)[1]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1]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左边的箭头图来表示:
箭头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 1-洗水壶 2-烧开水 3-洗茶壶茶杯、拿茶叶 4-泡茶)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它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课文节选自于1965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说明方法
本文是运用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作者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2] ,数学大师,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多复变函数论的创立者,丘成桐说过,几十年来,多复变函数论的专家正是沿着华罗庚开创的道路走的。世界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逝。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方法”等。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从20世纪60年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什么是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百科名片
统筹方法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固有办事格式,优化办事效率的一种办事方法。 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目录
统筹方法的简短概念说明文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
作者华罗庚简介
生平
成就
熟读精思统筹方法的简短概念 说明文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
作者华罗庚 简介
生平
成就
熟读精思
展开 编辑本段统筹方法的简短概念
说明文说明方法
1.作比较 2.举例子 3.列图表 4.列数字 5.打比方 6.下定义 7.引用
编辑本段统筹方法
作者:华罗庚 (上海市六年级下半学期课文)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箭头图来表示: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洗水壶 ?烧开水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 ?泡茶)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它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下定义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从20世纪60年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 课文节选自《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编辑本段作者华罗庚
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数学大师,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多复变函数论的创立者,丘成桐说过,几十年来,多复变函数论的专家正是沿着华罗庚开创的道路走的。
生平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造成左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今仍是纪录。 华罗庚的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方法”等。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20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 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地位,先后被译为俄文、匈文、日文、德文、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编辑本段熟读精思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统筹方法的运用。 2文章一开头就对“统筹方法”作了一番解释,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3文中以三次泡茶为例,分别是为了说明什么? (1)次是为了说明:要合理安排工序。 (2)第二次(第十段)是为了说明:要进一步缩短工时。 (3)第三次(第十二段)是为了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4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制图表等三说明方法。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能够将抽象的统筹方法原理简单、明了、直观、具体地介绍清楚。
统筹法名词解释
统筹法,又称网络计划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项目)的进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统筹法适用于大规模工程项目,工程愈大,非但人们的经验难以胜任,就是用以往的某些管理方法(例如反映进度与产量的线条图等方法)来进行计划控制也愈加困难;相反地在项目繁多复杂的情况下,网络计划是可以大显身手。
对课文 理解
你初中时初几开始学说明文?<统筹方法>是初二上学期时的一篇说明文,课目就叫<统筹方法>,它的定义是: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原文太长,网上又没有找到,在这里无法帮你全文打出来,你可以自己去找教科书。
好了,关于统筹方法简单理解和统筹方法有哪些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19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