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的雷军年度演讲,我是一段没落全程看完了,全程超过两个半小时,居然全是雷军一个人讲完的,这点说实话出乎我的预料。
这次年度演讲,雷军上半场讲小米芯片和造车的情怀,下半场则是介绍一堆新品。
如果换成别的公司,下半场肯定得换人吧,结果雷军一个人硬是讲完了,卢伟冰则在观众席全程“看戏”。
看来雷军年度演讲过去是雷军专场,现在仍是雷军专场,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变。
一开始我也不明白,雷军为什么要全程亲力亲为,要这样坚持着一个人讲完两个多小时。
后面看到有朋友圈的高中同学,他们居然组织着包下电影院观看这场发布会。
顿时我就明白了,雷总之所以要一个人不间断地讲上两个多小时,而且6年6次年度演讲,每次都是一个人的专场,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这场演出核心就是《雷军年度演讲》,而不是小米年度演讲,也不单纯是小米新品发布会。
首先可以确定一件事,就是这场演讲的本质是“雷军”这个超级IP的年度大秀。
从2019年至今,雷军每年都要做一次年度演讲。
经过六年的经营,雷军年度演讲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仪式,大家来听演讲,消费的远不止产品参数,更多是冲雷军这个人来的。
关键是很多人都爱听雷军讲故事,因为雷军在演讲中非常擅长用“自揭伤疤”的方式来建立认同感。
比如这次演讲中,如他坦诚地讲自己曾因外界质疑“小米是组装厂”而陷入严重的内耗和焦虑,这种故事很容易代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原来脆弱的不只是自己,原来像雷军已经这样成功的老板也有脆弱的一面。
这种讲故事的策略,比任何华丽的口号都更能打动人。
此外雷军还大篇幅地分享了他和老友陈年的故事,凡客创始人陈年跌入谷底,如今再重新创业,五十多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内容,不仅让听者感同身受,也给冷冰冰的科技公司赋予了“温度”。
这种讲述方式,是任何一位职业经理人都无法替代的个人魅力,换成别人都会打折,所以这件事必须让雷军自己来。
现场除了讲故事讲情怀以外,雷军还在现场全程讲完了多达18款产品。
之所以要雷军来讲,而不是换成卢伟冰或者许斐,是因为这场演讲也是小米宣布向“硬核科技”转型的誓师大会。
而这件事只能让雷军来做,因为他的表态将决定企业的高度,决定产品的高度,雷军是唯一合格的“首席产品解释官”。
雷军在现场讲述着五年前的故事,当时的小米面临抉择,是安于现状,还是押上全部身家去攻克芯片和汽车这样的硬核技术?
雷军和他的团队经过长达半年、四五十次的复盘,最终下定决心,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研发底层核心技术。
这个决定在当时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芯片和汽车每个项目都需要五六百亿的投入,压力巨大。
在最艰难的时候,甚至有高管坦言“这笔账从商业角度根本算不清,只能靠创始人来判断”。
这时雷军站出来,用一个问题稳定了军心:“假如现在放弃,10年后我们会为账上多出几百亿庆幸,还是为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
像这种关乎公司生死的战略抉择和背后的决心,任何人都没法讲述,只有创始人亲自讲述,才最有分量。
雷军将这些故事关联起来,然后再引出小米17系列手机到一系列AIoT新品,确保了发布会的整体节奏和声势不被分散,这其实也是一种效率极高的营销策略。
所以,雷军不负约定,连续6年每年一次年度演讲,一个人讲两个多小时甚至三个小时。
因为这场演讲,本身就是卖的“雷军”这个人设,是别人替代不了那份真实感和魅力。
在演讲中,雷军大篇幅讲的战略是“押上家底”的豪赌,这种故事中的辛酸苦楚,也只有创始人才有资格完整地讲述,换作任何一个人来讲,都会失去认同感。
所以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雷军年度演讲的舞台中央注定只会为他一人点亮,只要米粉还愿意听他讲故事,相信他的决心,这台戏他就一定会一个人讲下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7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