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欠的钱,心里没数吗?”
接到那个178开头的陌生电话时,祝女士完全没想到,短短几句话,竟会成为她生活崩塌的开始。
更没想到,几个月后,她不得不辞去自己非常珍惜的工作,只因为对方一句没来由的指控、一场遍及公司上下甚至合作方的“电话轰炸”。
这一切,都源自她在微粒贷上借的12000元。 去年,祝女士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满心都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今年4月,她因为临时用钱,在微粒贷借了一笔钱,分24期还,每个月还600出头。对她来说,这本不是多大的负担。
起初她一直按时还款,但从6月开始,她手头突然紧张,暂时还不上款。
她主动跟微粒贷客服沟通,说“我不会赖账,正在想办法”。
她以为,表达还款意愿就能换来理解。
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个连公司名称都不肯说的“178”来电。 对方只说自己是“支付平台小金额欠款外访部门”,一开口就让她往绑定微粒贷的建行卡打钱。
她问他是哪家的,对方冷冷回:“你自己欠的钱自己清楚。”
警惕之下,她挂了电话。
没想到,这才是开始。
几天后,她的直属领导突然找她谈话:“有个北京号码打来说你私下收客户定金,怎么回事?”
她一听号码就知道,是那个178。
她尴尬地解释,那是催收电话,自己确实暂时没还上网贷。
领导表示理解,也没多说。
她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结果没过几天,那个178号码再次打给她领导。
这一次领导直接反问:“你说她收定金,那客户定的什么?多少钱?”对方顿时语塞,这才吞吞吐吐承认——是来催债的。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销售总监、总经理、售后负责人、甚至外地合作厂商的领导……全都陆续接到了这个号码的来电。
内容都一样:祝女士“欠钱不还”。
她坐在工位上,如坐针毡。
同事看她的眼神都变了。
她才入职一年,平时工作认真,也很珍惜这个平台。
但现在,全公司都被拖进了这场莫名其风波。
“我真的没脸再待下去了。”
尽管领导表示谅解,但她还是提了离职。
一份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就这样被一个电话搅黄了。 辞职之后,她凑钱还清了所有欠款。
总共还了12396.46元。
但她始终想不通: 为什么一个私人号码,能准确拿到她公司所有管理层的联系方式? 为什么她一还钱,骚扰就立刻停止了? 这真的是微粒贷的催收手段吗?
她后来通过微信搜索发现,那个132号码的来电人,昵称是“贷后管理刘*”。加上之后,对方承认是微粒贷的,还说如果用户逾期,“会致电家里人和单位领导”。
而微粒贷官方客服的回应,只有一句:“需客户本人来电沟通。”
再无下文。
你发现了吗? 如今暴力催收早已不是“打个电话提醒”那么简单了。
他们擅长制造焦虑、利用你的软肋——你的工作、你的社交关系、你最看重的东西。
他们不在乎你是不是有困难,也不在乎你是不是正在努力凑钱。
他们只用最“高效”也最残忍的方式,逼你还钱。
哪怕代价是你失业、社会性死亡、甚至彻底失去还款能力。
这早已超出了合法催收的边界。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情况,记住: 你有权不被骚扰、不被恐吓、不被谎言中伤。
合规的催收必须在规定时间进行,不能冒充他人、不能泄露你的信息、更不能编造事实骚扰第三方。
若你正在经历这些: 保留所有通话记录、短信、转账证据; 拨打12378(银保监会投诉热线)、12377(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 直接向借款平台投诉,要求他们约束合作方。
你不是孤身一人。
写下这篇推文的时候,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只是因为暂时手头紧,就被逼到辞职能换回片刻安宁。
这不该是这个时代的解决方式。
你尊重用户,用户才会信任你。
任何透支他人尊严的手段,最终只会换来所有人的转身离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7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