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迪士尼的新片由韩国顶流明星全智贤参与演出,但是却让她陷入了一场超大的舆论风暴。剧中她一句争议台词,不仅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怒火,更让她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的演艺形象一夕崩塌。
事态持续发酵,远远不止“网友骂骂就完事”——品牌解约、广告下架、粉丝脱粉……连锁反应正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们不禁要问:这位曾经凭借《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亚洲的“千颂伊”,到底为何会选择接下这样一部充满争议的剧本?是她疏忽大意,还是另有隐情?
一、品牌反应神速,线上广告“一夜消失”
国货之光率先行动,网友:这波操作很拉好感!
首先第一个出来声明的品牌就是科沃斯。在今年五月的时候才刚宣布全智贤薇亚太扫地机代言人,当时消息一出的时候,就上了热搜,很多粉丝都高度赞赏科沃斯选代言人的眼光。然而辱华风波一出,科沃斯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
品牌方明确表示:与全智贤的合作将于2025年初结束,对其接演《暴风圈》一事“并不知情”。回应速度之快、态度之明确,让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不愧是国货担当”、“反应迅速值得点赞”!但目前官博仍存留有部分宣传内容,不少人喊话:“赶紧删干净,别留一丝余地!
⌚奢侈腕表果断割席,主页广告“说没就没”
同样火速行动的还有瑞士奢侈腕表品牌PIAGET伯爵。就在风波发酵的第二天,有网友就发现,原本挂在品牌首页的全智贤广告一夜消失。此前不少观众跑去投诉直呼“晦气”,品牌显然接收到了这份消费者的强烈情绪,果断选择撤广告、明立场。
网友调侃:“伯爵这波撤广告的手速,比我家网速还快。
海蓝之谜多平台内容仍在,删除需“双方同意”?
高端护肤品牌海蓝之谜(LA MER)与全智贤的合作涉及多个平台的共创内容。事发后,其官方微博已搜索不到任何全智贤相关内容,疑似已做清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一些社交平台上,两人的合作内容仍可看见。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类“共创型”合作删除需双方团队共同同意,猜测目前可能仍处于协商解约阶段。
LV沉默引发不满,网友冲进评论区:还不删?
对比其他品牌的果断,法国奢侈品牌LV(路易威登)的沉默显得格外突兀。截至目前,LV官博依然保留所有与全智贤相关的内容,只字未提、毫无表示。
这也直接导致其评论区彻底“沦陷”:“你们是还没睡醒吗?”“请尊重中国消费者!”“不撤广告就抵制!”一片愤怒声中,也有人猜测:是否因合约条款复杂或涉及高额赔偿金,才让LV迟迟未动?
二、粉丝大规模脱粉,千天老粉心碎:国家面前无偶像
超话爆出“脱粉小作文”,有人晒出十年追星记录
除了品牌方的反应,全智贤的粉丝阵营也在经历一场大地震。
在她本人的超级话题中,接连出现多位老粉发长文宣布脱粉。有人签到近1000天,直言“没想到最终是这样结束”;还有人晒出从《我的野蛮女友》开始至今、长达十年的追星记录,痛心道:“演员要对她的选择负责,而我的喜欢不能毫无底线。
粉丝澄清惨遭打脸,网友:别再洗了!
尽管仍有少数粉丝试图辩解,称“台词是编剧写的”、“角色行为勿上升演员”,但很快遭到更多网友反驳:“全智贤这个级别的演员,会没有剧本审核权和台词修改权?”“这不是一句台词的问题,是整部剧都在刻意污名化中国!”
更有人直接晒出《暴风圈中》多个场景截图:从虚构中国负面形象、到扭曲中国外交政策——处处充满偏见与恶意。“这根本不是艺术创作,这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输出!
三、深扒《暴风圈》:辱华不是“失误”,而是“选择”
全智贤不可能不知情,顶级演员拥有剧本否决权
据了解,《暴风圈》是由迪士尼投资并全球发行的剧集。像全智贤这个级别的演员,在接戏过程中通常拥有极高的自主权和剧本修改能力。包括对角色设定、台词内容、剧情走向等都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也就是说,她不可能对剧中多处涉及辱华的内容不知情。她同意接演、同意台词、同意播出——这一切,都是选择。
️风波背后,是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偏见
不少剧评人指出,《暴风圈》背后反映的,是某些国际制作团队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和故意扭曲。他们一边想赚中国市场的钱,一边又热衷于输出陈旧甚至恶意的东方主义想象。
而全智贤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其团队不可能意识不到剧本的问题。但她依然选择了合作,这无疑是对中国观众情感的漠视。
四、不回应,或许正是她的回应
截至目前,全智贤本人及其团队仍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公开说明或道歉。
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是从未放在心上?还是以为冷处理就能等风头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市场从来不会接受一个一边赚着我们的钱、一边践踏我们尊严的艺人。
从金秀贤到李秉宪,从BTS到全智贤……一次次风波证明:没有人能在辱华之后,轻轻松松“卷土重来”
结语:艺人需珍惜羽毛,尊重才是合作的基石
一场风波,揭开了娱乐产业中时常被忽视的真相:演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你的作品、你的台词、你选择的剧本,都在传递你的价值观。
全智贤此次遭遇的,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舆论危机,更是对其职业生涯一次重大的信誉破产。
品牌解约、粉丝离开、作品抵制——这一切都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市场与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我们也希望这次事件能给其他国际艺人敲响警钟:尊重,是合作最基本的前提。别一边想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又伤害中国人的感情。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如何看待全智贤此次事件?你认为艺人是否应该为剧本中的争议内容负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7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