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最热闹的不是新品,而是旧品的命运。今年更戏剧化:iPhone17刚上架,iPhone15、15Plus、16Pro、16ProMax直接下架,连容量版本都被砍得只剩六个型号。
库克这刀砍得干脆,比切苹果还利落。
一、苹果的“断舍离”比谁都狠
按惯例,新机登场,旧机降价留一口饭吃。但2025年的苹果不按剧本来:
2月提前下架iPhone14系列;
9月秋季发布会后,连刚满周岁的iPhone16 Pro系列也被请出舞台;
甚至把iPhone16和16Plus的256G、512G版本也一刀砍掉,只剩128G可买。
你以为苹果在“清仓”?其实人家在“清选择”。选择越少,犹豫越少,钱包掏得越快。
二、降价不是善意,是心理战
降价看似利好用户,实则是苹果最懂人心的地方:
iPhone16(128G)直降600元,现价5399元。
iPhone16 Plus更狠,128G版直降1000元,来到5999元。
而iPhone16e不降价,仍然维持128G/256G/512G的全家桶。
结果就出现了微妙的价格博弈:
128G iPhone16和256G iPhone16e只差100元。
256G iPhone16e和同容量的iPhone17差500元。
苹果把价差控制得精准到“挠痒痒”:便宜的显得寒酸,贵的差点就能摸到旗舰。买哪个都觉得自己理智,其实都掉进苹果设好的坑。
三、消失的“中杯”战略
想象一下,你走进奶茶店,菜单上只剩“小杯”和“大杯”。你本想点中杯,但店员笑眯眯告诉你:“不好意思,中杯停产啦。”结果呢?十有八九,你会咬咬牙选大杯。
这就是苹果的玩法:通过下架16 Pro系列、砍掉大容量版本,让“中杯”彻底消失。剩下的选项,不是便宜得寒碜,就是差点到顶配。
于是,iPhone17成了那个“大杯”,你被迫觉得“更值”。
四、苹果在用“价格迷宫”训练用户
你以为降价是清仓,其实是苹果在训练用户的消费习惯:
训练你接受高价是常态:17起售价5999元,16降价到5399元,看似只差600元,但一比较配置,你心里自动把17标记成“真香”。
训练你放弃容量自由:16系列只剩128G版本,逼得重度用户要么转向16e,要么直接升级到17。
训练你习惯“买新不买旧”:哪怕旧机降价,也会在硬件差距面前失去竞争力。
久而久之,用户不再等降价清仓,而是直接追随新品。苹果真正清空的,不是库存,而是消费者的耐心。
五、库克的算盘:卖情绪,而不是卖手机
在别人眼里,手机是硬件;在苹果眼里,手机是情绪消费品。
降价的16只是陪跑,存在的意义就是衬托17的高贵。就像婚礼上的伴郎伴娘,越普通,越能突出新人的光彩。
更绝的是,苹果的价格梯度让你无处可逃:
买16?你觉得自己“捡便宜”。
买16e?你觉得“性价比刚好”。
买17?你觉得“跨越式升级”。
无论选择哪一个,苹果都赢麻了。
六、结尾:别生气,这就是苹果的高级套路
有人调侃:苹果干脆把16e的大容量也砍掉,直接逼你买17。其实苹果何尝不懂?但留个“假选择”,反而让用户觉得自己还有点自由。
9月11日,iPhone16降价,不是苹果的慈善,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战。它不是让利,而是让你相信:买最贵的,才最划算。
而苹果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永远能把清仓,演成一场“高端用户体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7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