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侦,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子谷王朱橞的结局如何
朱侦,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子谷王朱橞的结局如何。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谷王朱穗(1379-1428)朱侦,是朱元璋比较有能力的皇子,明成祖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皇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结局可想而知,谷王朱穗自然深受打击,被废为庶人,病死狱中。(朱允炆)
朱元璋五十一岁时,生谷王朱穗,可谓老来得子,作为朱元璋第十九个儿子,朱穗自幼聪颖,颇得朱元璋喜爱,年仅十二岁就受封谷王,少年得志。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六岁就就籓宣府,统领上谷郡地和\”长城九镇之一宣府镇\”,谷王的谷字就是由此而来。在谷地,谷王朱穗大修边塞屏障抵御北方少数民族,戍边建设搞得相当不错,巩固了明朝的疆域,成为明朝初期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明成祖朱棣亦在其中。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生于公元1377年,比叔叔朱穗还要年长两岁)即位。朱允炆还是太过于年轻,削藩操之过急。朱允炆先对几个实力较小的叔叔下手。第一位倒台的就是周王朱橚,因为他是朱棣的同母兄弟,首先以谋反罪名废为庶人。而后倒台的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齐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00年)。
特别是湘王朱柏,听到自己被朝廷加上谋反的罪名,不忍受辱,自焚而死。可见当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有多激烈。
但是,朱穗似乎没有在这场削藩斗争中受到多少影响,朱穗左右逢源的能力及其强大。在朱棣发动叛乱后,朱穗当即站队。
壬辰,谷王穗自宣府奔京师。可见,朱允炆对这个十九叔还是相当信任,召其镇守金川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介于钟阜门、新民门和中央门、神策门之间),这座大门是首都最后的门户。
(金川门位置极其重要)
但是,建文帝的信任并没有起作用,朱棣率领大军讨伐至金川门外,建文帝大势已去,朱穗居然大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这件事可见朱穗不能尽忠,在忠义上,朱穗实在说不过去。
朱穗一开始极其顺从建文帝,使其没有在建文帝削藩中遭到打击,反而得到了建文帝异于诸王的信任。在燕王朱棣军事上占领上风时,当即投靠朱棣,实在是一个首鼠两端之辈。
起初,朱棣念其献城有功。
赐橞乐七奏,卫士三百,赉予甚厚。改封长沙,增岁禄二千石。夺得大位的朱棣,继续执行削藩政策,但是此时的朱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仰仗自己的献城之功,居国横甚。
招匿亡命,习兵法战阵,造战舰弓弩器械。大创佛寺,度僧千人,为咒诅。夺民田,侵公税,杀无罪人。这就是他在自己的封国所做之事,都是大罪,罪罪当诛。朱穗似乎不满足朱棣的赏赐,毕竟还不满朱棣的削藩政策,想联合自己的同母兄弟蜀王朱椿一起谋反。
(明成祖朱棣)
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将为申大义,事发有日矣。这就是朱穗为自己谋反散发的谣言,意思就是昔日我放建文帝出城,如今建文帝没死,就在我的府邸。蜀王朱椿为了自保,于是上奏朱棣,告发朱穗行不法之事。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被召至北京,朱棣拿出蜀王朱椿的奏章,还有一些书信,让朱穗无法反驳,只得认罪。
周王橚、楚王桢、蜀王椿等各上议:\”橞违祖训,谋不轨,踪迹甚著,大逆不道,诛无赦。\”在诸王和群臣的弹劾下,朱棣废朱穗及其二子为庶人,朱穗的臣子大多被杀害。十一年后,也就是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死于狱中,享年49岁。
浮人结语在正史中的记载,朱穗是谋反而死,但是从侧面看,这何尝不是朱棣削藩政策的体现,而周王朱橚、楚王朱桢、蜀王朱椿反而上奏朱棣,请求朱棣将朱穗诛无赦以求自保,可见朱棣的削藩政策是多么高深莫测,离间诸王,分化诸王,最后彻底消灭诸王,加强中央集权。
请问有谁知道大明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穗后人去向吗
其实题主这问题让吐槽机有点蒙圈的,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并非谷王朱穗,而是被朱棣忽悠个臭死的宁王朱权。我也不知道题主到底想问的是哪个,索性就把这两系的后人都给你罗列一下吧。
明宁王系话说宁王朱权的前半生还是挺猛的,13岁封王,15岁就到大宁去就藩。大宁是个好地方,在喜峰口还往北,出门不用走多远就可以和蒙古玩赛马。在没有长城的遮挡下,这哥们硬是和北元打的有声有色,没事还会合诸王出去武装抢劫。
然而不久之后四哥朱棣就开始造反,本来丫造反跟宁王也没啥关系,奈何朱棣那厮心黑皮厚,把朱权的朵颜三卫给忽悠跑了,顺手还把他本人也强行忽悠到燕军里。被绝了后路的朱权只能苦大仇深的跟朱棣混。
后来靖难不是成功了嘛!可怜的朱权也没敢指望朱棣履行诺言平分天下,只求能找个繁华地方养老,选苏州人家不给,选钱塘人家还不给,最后被扔到了南昌就藩,这后半生怎一个惨字了得?
宁王这一支的嫡系传承比较清楚,朱权死后长子朱盘烒继位称宁惠王,随后嫡长子朱奠培继位称宁靖王,然后是宁康王朱觐钧,最终传到了著名的朱宸濠手里。宸濠老兄立志造反被圣人王阳明给糊了一脸,身死国除。
朱宸濠有四个儿子,造反失败后基本都自杀了,非国史的《涌幢小品》里记载他的三儿子投河未死被渔家所救,从此生活在民间,给自己起名叫朱学。到了嘉靖十五年朱学在南直隶霍丘县自首,从此圈进在北京宗室监狱,未显示有后代,宁王嫡子一系断绝。
至于宁王庶子这一系最后可以追溯到南明宜春王朱议衍,在国家倾覆之际他从江西进入汀州,开始举兵反清,带着几千人攻打宁化县。最终在1650年被清朝总兵于永绶擒杀,还算没丢尽祖宗的脸面。
明谷王系题主说的朱橞其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受封谷王,也是明初边关九王之一,他镇守的是宣府。这位仁兄虽然打仗不像朱棣和朱权那么凶残,但也是一个狠角色,他的特长是修城墙防守,属于防御塔流高手。
朱棣靖难的时候塔防高手跑到南京去勤王,然而看看形势不对,丫果断打开城门迎燕王,转脸就成了靖难功臣。朱棣对他也算够意思,封地改到长沙,待遇也提高不少。奈何这哥们有一颗永远作死的心,在封地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儿,被弹劾后还准备拉着蜀王一起造反。
蜀王接到这货书信后当场尿了裤子,老四发起狠来十族都不够杀,你丫可别害我!于是这封信原封不动的给了皇帝。朱棣接到信还不太相信,就直接把谷王找来对峙,结果这作死的孙子当场也尿了裤子,立马伏地请死。最后朱棣也没杀了他,把他废为庶人,全家圈禁起来。
谷王有实际有7个儿子,但是大多早夭,只有朱赋灼、朱赋㷍和朱赋焮三个成年。这货作死事败那年朱赋灼、朱赋㷍自焚而死,原因没有史料记载,吐槽机个人推测应该是在议罪阶段受不了心理压力。
朱赋焮则带着谷庶人一系开始了圈禁生活,景泰五年的时候这家人被迁到南京居住,《明实录》中记载当时只剩下7个人了。但之后谷王一系的情况资料中有些矛盾,部分资料显示朱赋焮有后,那么这一系就应该在南京开枝散叶。
但是吐槽机在《明宪宗实录》里看到一句话“乙亥,故谷庶人赋焮母缪氏,自陈年老无依,诏加月粮薪炭,仍岁加绢布人二匹”。朱赋焮的母亲自称年老无依,这不像个有后的样子,大抵这事儿就只能存疑了吧…..
以上就是金纳莱网»朱侦,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子谷王朱橞的结局如何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纳莱号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3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