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赵固乡,有一个出了名的种粮大户,叫赵玉琴。用赵玉琴自己的话说 “我是全县最苦命的女人”。
玉琴大姐今年整整60岁了,典型的女强人风范,目前承包了600亩土地,目标是再过几年再扩大三番。


其实,我们本地人都知道,这个“女强人”也是身不由己,硬被逼出来的。
玉琴大姐4岁时候父亲便因故去世,有一个妹妹,和母亲三个人相依为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是十分的贫苦,大集体生产,无工无商,全靠地里刨食,靠天吃饭。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农业劳动在“挣工分”分配生活资源,因为家里缺少壮劳力,经常饿肚子,基本上是在别人白眼下长大的。

在农村吃尽了苦头,三十多岁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壮劳力,玉琴姐的老公生了一场大病,基本卧床不起丧失了劳动能力。
犹如晴天霹雳,玉琴姐也只能默默承担。于是,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便全压在了她身上。一边下地干农全天没有半点清闲功夫。
20年来就这样苦苦支撑着。依靠庄稼地,全家人都可以吃饱,还给成年的儿子娶了媳妇。
本以为儿子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玉琴姐的生活压力就可以减轻了。
可是,命运又偏偏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儿子突然因故去世。儿子的离开,又给了这个久经磨难的女人重重一击。

很难想象,这一连串的噩运会集中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的故事情节,可能只有在电视剧里才敢这样演!
人生从来都不易,更兼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居八,九,可如意之事不足一二。生活本来就是坎坎坷坷,磕磕绊绊中前进的。
面对命运的不公,玉琴大姐也绝望过、崩溃过,常常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但赵玉琴并没有被击垮,她擦干眼泪,继续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2015年,她开始承包土地,踏上了农业创业的道路。
起初,玉琴姐对农业抱有美好的憧憬,认为只要勤劳就能有收获。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6年,临近小麦收获,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一场连阴雨导致小麦长期泡水发芽,不仅产量大减,而且没人要卖不上价。

收割的时候,看着范青的麦穗,玉琴姐哭了,想这自己这一年来没日没夜地干,本来指望今年小麦好收成,可到头来竟是这样的结局!
“我不干,这个家庭就散了,后退就是失败,干、就得往成功上走”。
老公需要照料,儿媳妇孙子需要家里的支撑。玉琴姐没有退路,她就像一棵不停旋转的陀螺,只有拼了命抽打自己,才能继续转下去。
为了把地种好多打粮,玉琴姐开始四处学习,拜访其他的种粮大户。一系列的学习,玉琴姐知道了光靠祖祖辈辈的老方式种田已经不行了,必须努力学习农业知识,科学种田才是唯一出路。
后来改善了种植方法,加大肥料、农药投入,逐渐走出了困境。
2021年7月20号,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辉县是受灾特别严重的地方,整个田野一片汪洋。后来虽然在政府的极力救治下,还是损失惨重。

这样的天灾,对于他们这种种粮大户,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巨大的投资已经投了进去,眼看就是颗粒无收。
本以为赔惨了,但这一次,幸运之神终于开始垂青这个苦命的女人。一切都还是因为科学管理,大雨前早早的常规操作,等于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玉琴姐这次基本保住了庄家的产量。
那年秋天,收获的季节。玉琴姐在田间看着金黄的田间地头,真是百感交集啊。
人生总会是大起大落,浮浮沉沉,但总会有好起来的时候;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一直向着好的方向不断进取。
这两年年,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投资,大姐的地是越种越好,越种越多。“今年已经达到了600多亩,并且每年都在扩大规模中,目标是2000亩”。玉琴姐笑着这样说道。
农业种植尝到了甜头的玉琴姐,她还计划建设一个养殖场,实现规模化和全程机械化管理。

命虽苦,但是玉琴姐从来不信命。
几十年来面对一连串的打击,玉琴姐深信人必胜天,一直不放弃,不退缩,在一次次抗争中闯出了一条生路,成为了“逆天改命”的励志典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39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