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未来,这类企业在全国将只剩4家!年入超5000亿的龙头,来自山东




重卡企业,国之重器。


长久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支柱非商用车莫属,它不仅是制造业强大实力的直观体现,更是国家经济繁荣与物流动脉畅通无阻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过去五年黄金增长期的落幕,该行业经历了市场规模的井喷式增长,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同时也伴随着竞争态势的急剧升温。


如今,商用车行业已行至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亟需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与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领军人物谭光旭先生,一针见血地预测了未来重卡企业不会超过5家。


这一预测,震惊了整个商用车行业。






作为坐稳北方经济第一把交椅的山东省,拥有着极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18年,谭旭光担任中国重汽集团的董事长。


5年的时间里,谭旭光带领中国重汽经历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不仅在国内市场巩固了领先地位,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谭旭光自上起,便认识到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清晰的发展路径,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因此,谭旭光果断决策,对中国重汽的业务范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他将房地产、物业管理、医院、幼儿园等在内的共计98家非核心业务企业,从集团拆解,旨在让公司能够聚焦资源,全力发展其核心主业——商用车业务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使公司能够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为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谭旭光还大力推行“三能”机制,即“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打破了从前“大锅饭”的观念,激发了企业新的活力。


通过优化干部结构,降低平均年龄,提升学历层次,中国重汽逐渐构建起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此外,公司还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在谭旭光的带领下,中国重汽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五年来,中国重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累计高达126亿元,呈现出几何级增长。


这笔巨额资金不仅极大地扩充了公司研发团队的实力,还催生出一系列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从前沿的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技术,到设计精巧的低风阻重型卡车;从环保高效的氢燃料电池雪蜡车,到全球首创的搭载先进高效柴油与燃气发动机的重卡产品。


中国重汽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成为了引领整个行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趋势的先锋力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重汽在新能源和环保技术领域的突破。


公司不仅加大了清洁技术研发的投入,还成功获得了大量清洁技术专利,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致力于推动商用车行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市场稳固领先地位的同时,中国重汽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全球舞台。


五年间,公司累计出口重卡达30万辆,占据了我国行业出口的半壁江山。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出口的高端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从2018年的2.7%提升至现在的32%,出口收入占比也大幅上升,成为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众多国际车展活动中,中国重汽屡屡成为焦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公司不仅在欧洲、非洲等传统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


当前,中国重汽已然成为了中国商用车在海外市场的一张代表中国高端制造实力的名牌。


然而,正当外界普遍认为中国重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之际,谭旭光在2023年的《老谭会客厅》节目对中国重汽的未来并不乐观。


他预测重卡市场的销量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即大约80万至90万辆之间波动,这一观点引人深思。







谭旭光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


我国重卡企业能快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策导向。


2017年,得益于严格的超限超载治理措施与环保政策的双重驱动,商用车市场迎来了显著增长,销量攀升至约30万辆的增量水平。


同样,在2020年,随着国家对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国三车辆淘汰政策与强制置换措施的实施,成为推动商用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非经济因素驱动的增长模式,虽然短期内对商用车销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执行力度的减弱,这些非经济因素带来的增长动力将逐渐消退。





经过几年的增长,重卡行业处于充分竞合趋势,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导致最终仅剩下少数几家具有强大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


谭旭光预测,在充分竞争后,重卡车企的数量将缩减至4家左右,且每家的年均销量将稳定在15万至20万台之间。


这一预测反映了行业整合的必然趋势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面对当前重卡市场960万辆的庞大保有量,即便官方出台旨在促进老旧车辆淘汰的政策措施,市场也难以迅速迎来大规模、爆发性的增长。


这种现象主要受制于车辆更新换代的周期、资金成本及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等。


此外,面对物流市场中低运价与实际运输需求及运量之间的不匹配现象,消费者的购车及换车热情受到了明显抑制。


长期存在的低运价问题,导致运输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用户购买新车或置换旧车的意愿普遍降低。





从重卡汽车的主要用途来看。房地产行业作为重卡传统的重要应用领域,其开工率的下降对工程车、渣土车等细分市场的需求造成了显著冲击。


过去这类车型在重卡市场中的比例高达65%,但如今需求迅速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重卡市场的竞争压力。


在出口市场方面,虽然中国重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国外本土重卡企业也在悄然崛起。


俄罗斯本土企业正不断提高国产化率和生产效率,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增加产量,这将对中国重卡企业的出口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同时,出口市场本身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国际贸易环境、汇率波动等,都可能影响中国重卡企业的出口表现。


谭旭光对于重卡企业未来的悲观态度,是基于对行业趋势、市场竞争、政策环境以及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和判断。


但并非重卡在未来没有出路,在谭旭光看来,重卡的出路不在海外而在于本身的供应链上。







2023年年底,谭旭光曾在潍柴动力大会上认为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一条能与世界顶级企业相媲美的供应链体系。


半年后,即2024年6月27日,济南城内,一场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深刻变革会议在谭旭光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此次山东重工集团供应链管理工作会议,不仅是对前期战略部署的回顾与肯定,更是对未来供应链体系全面升级的号角。






谭旭光以其一贯的直率与犀利,直面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顽疾。


例如管控机制松散无序、供应链条间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隐性下滑、集中采购策略实际执行时出现偏差以及专业团队能力的不足等问题。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谭旭光对供应商结构的深刻剖析。


他指出在庞大的供应商群体中,真正能够引领行业潮流、保证产品品质的国际与国内一流供应商占比尚显不足。


而大量中小供应商,尤其是那些“水平欠佳、体量有限”甚至依赖“关系”入围的供应商,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其中国际一流供方仅占6%,国内一流供方占19%,而行业主流供方和行业外其他供方则占据了较大比例,尤其是后者多达2340多家,占比高达37%。


这一现状不仅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优化。




面对挑战,谭旭光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解决方案。


他强调,必须从根源上改变“救火式”的被动采购模式,转向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的正向系统规划,确保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同时,积极推动传统采购模式向智慧供应链的跨越,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在供应商优化方面,谭旭光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用三年的时间,将供应商数量从当前的6200余家精简至3000家以内。


通过严格的筛选机制,引进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实力的头部供应商,淘汰那些表现不佳、无法满足集团发展需求的供应商。




这一举措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精简、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此外,他还提出了扩大集采范围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议价能力。


集采金额占比的逐年提升目标,不仅是对当前采购策略的优化调整,更是对未来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的信心体现。


谭旭光强调,这一系列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提质增效”,而非简单地追求成本降低或数量缩减。


谭旭光要求全体供应链成员共同努力,确保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不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可以预见的是,山东重工集团的供应链体系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一个高效协同、安全可控、全球化布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将逐渐成型,为山东重工集团乃至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重卡企业走过了辉煌的五年,未来科学地降本增效将是重卡企业的主要基调。


这不仅要求企业持续优化生产流程,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需深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及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精准控制与成本节约。


同时,加强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以满足市场对绿色、高效、智能重卡的需求,将是重卡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END-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谭旭光:重卡很难过百万辆,企业将不超5家

第一商用车网:2023重卡海外销量将突破14万辆 谭旭光五年打造全新的中国重汽 | 头条

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谭旭光交答卷!中国重汽重组发展这五年成果如何?

汽车大观:有一说一|中国重汽重组改革五年: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向前

作者:锦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784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