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编造韦神捐千万抗洪,打着正能量旗号就不是谣言了?| 新京报快评

动辄蹭热点、造谣博流量的网络生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友好的。

▲关于韦东奕的网络谣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图/新京报视频截图

文 | 房立俊

近日,网上出现多个“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款1600万元”相关内容。7月8日,纵览新闻记者联系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人员表示未曾听说此事。岳阳、华容县的慈善部门也表示,未查到有1600万元的单笔捐款。同日,韦东奕堂哥韦晶洲回复媒体说:“这是假新闻。”

从此前网贴传得沸沸扬扬,到如今北大等多方证实此事不实,不少网友直呼:“到底是谁在造谣?”一场热闹、吸人眼球的乌龙事件落下帷幕,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网络谣言到底何时休?如此蹭热点实在忒无聊。

2021年,一次北大校园的采访视频,让韦东奕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韦东奕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崇拜者”、关注者,不少网友纷纷称呼韦东奕为“韦神”。此后,关于“韦神”的热搜时常上榜。

从“一晚上解决博士团队4个月难题”到“韦东奕不适合教书离职北大”,从“带领奥数队夺金”到此次的“捐款1600万”“计算月球采样轨迹”,关于韦东奕的网络谣言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网络谣言为什么“圈住”了韦东奕?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流量至上”的现象在当前网络环境十分突出。这两天,南方遭遇近年最强洪灾,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把“自带流量”的韦东奕与此次南方洪灾扯上关系,无疑会收割一大波“泼天”的流量。

这让一些“自媒体”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不惜以身试法,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

另一方面平台把关不严,未真正肩负起“把关人”的重担。纵观让韦东奕深陷网络谣言的这些事件,不难发现,谣言的始作俑者都有自媒体的身影。自媒体有流量冲动,平台却不能任其造谣生事。

造谣韦东奕为抗洪捐钱,与一些恶意抹黑、中伤的言论相比,似乎“价值观”更正确。但假的永远真不了。这类造谣却因此更有隐秘性。如此,相关平台的信息审核就得更有针对性,尤其涉及一些网络热点话题,尽量不让谣言赚流量,放大辟谣者的声量,是平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自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也需认识到编造、放任虚假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流量不可能长久,最终很可能遭到流量反噬。踏踏实实做好内容,才是取胜之道。

韦东奕刚走红时,北京大学曾回应:“数学研究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营造有利于年轻人专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

天才的世界不该被打扰,轮番登台的网络谣言,不仅给深陷谣言的当事人造成困扰,也消耗了公众的注意力与媒体资源。而且,这种动辄蹭热点、造谣博流量的网络生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友好的。

前段时间,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相关治理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民众也需提高个人媒体素养,不给谣言传播机会。

撰稿 / 房立俊(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738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