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了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出了一些问题。
根据警方消息,2024年6月24日,江苏苏州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一对日本母子遇袭并受伤,另有一名中国女性被砍并身受重伤。这就是6·24持刀伤人事件。
从最新的细节可以得知,伤人的是52岁的周某某,是近期来苏州务工的无业人员,他伤人的地点是苏州当地的日本人聚集区,加害的对象是一对来中国的日本母子。
中国男子加害日本母子,这个已经非常有争议了,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而且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有40多年的时间,这已经成为了外交和国际事件。
说实话,如果这件事情到底为止,那么中国在国际上的名声必然会受到影响:毕竟前段时间,因为中国开放了144小时的转机免签,让所有国家的人,都知道了中国的安全。
144小时免签,让外国人知道,中国非常安全,现代化
欧美国家是不可能半夜凌晨一个人在路上走的,但是在中国可以,我们没有枪支弹药的威胁,也不用担心在路上被人抢劫,很多外国人都觉得中国真的很安全。
但是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其实给国外的反华势力留下的口实,它们会以这个事件为例子,告诉其他人,中国并不安全,就算是光天化日之下,你也可能被中国男人持刀伤害。
所以,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中国的名声来说是不利的,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经济合作,外交合作等等方面。
但是,幸运又不幸运的事情发生了,当该男子持刀伤害日本母女的时候,一位路过的中国女子胡友平看到了,她直接挺身而出,阻拦了犯罪嫌疑人并被刺伤倒地,涉事的日本女子的儿子,得以逃脱。
胡友平,女,1969年7月生,图中是其证件照
不仅如此,根据当时围观群众胡友平阻拦了犯罪嫌疑人,那么不仅这两名日本母子会受伤甚至死亡,而且会有更多的人受伤。
胡友平作为孤勇者的挺身而出,也激励了围观群众,在当地市民和司机,巡警的共同努力下, 歹徒被制服在马路上。
然而胡友平却身受重伤,被送入医院抢救,但是不幸的是,由于伤势过重,胡友平在26日不幸离世。
随后,苏州市公安局表示,提请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日本驻中国大使馆降半旗默哀,中国外交部表示,将像保护中国人一样。保护在华中国人的安全。
日本驻中国大使馆降半旗默哀
事情告一段落,但是网上的舆论纷争不息。我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发现他们的言论非常分化。
第一,有人认为,日本人该死,就算被捅死了,也死不足惜,谁让日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人都是坏的。如果胡友平知道那是日本人,那么一定不会去救她们。甚至有人说她是“汉奸”。
第二,有一个3000点赞的评论是这样说的“大姐一路走好!您不仅救了那些孩子,还救了我们”。胡友平是用生命为国加分的英雄。
你到底支持哪种言论?其实我个人是强烈支持第二种的,胡友平是中国人民的道德公约数,是中国人民的良心体现。
中国外交部,保护外国人安全
首先,中国政府是明确反对极端主义言论和反人类主义的,而伤害甚至杀害他人,其实就是“反人类”的罪行,很多极端人士拿着中日历史纠葛作为保护伞,嘴上说的是爱国,行使的,确实极端和反人类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一个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点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记。但是更重要的是,很多为了流量的自媒体,放大这种宣传,并把目标转移到日本群众的身上。
抗日战争,日本犯下了滔天罪行,图为日本投降仪式
可以说,这就是一小部分的极端自媒体,为了流量,肆意宣扬民族仇恨,诋毁中日关系。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而真正理性的措施是什么呢?
首先是保护胡友平不受到网络舆论的攻击,她见义勇为,拯救了一对母子,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全世界,中国人并没有敌对任何国家和人民,面对暴徒的袭击,我们依然会勇敢的站出来。
其次,她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是安全的,我们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份安全,而不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出门。
对于中国人来说,胡友平是英雄,对于日本人来说,胡友平也是保护她们的英雄,这样一个“中国人的良心”,竟然还有人认为其是汉奸?我是非常愤怒的。
作为我的粉丝,都知道,我是一直告诫大家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苏,警惕美国利用霸权对华进行收割的,我之前的文章都写的很清楚,如果说我精日和精美的,可以歇歇了。
苏州市公安局,为胡友平提请见义勇为
但是我想说, 我们必须分清楚谁是我们警惕的对象,谁是我们需要团结的对象。只有中日普通人民和谐友善,才不会被极端势力洗脑,出现那种消耗中国国力,名誉的情况。
再一次向胡友平女士致敬。再一次向英雄致敬。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6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