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珠峰“散发恶臭”?人类便便太多,官方发飙了:装自己大便下山!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举世无双的存在。

它那冰雪覆盖的巍峨身姿,宛如一柄利剑直插云霄,对无数登山爱好者而言,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终极梦想。

可就在这些登山者蜂拥而至的同时,珠峰的环境却日渐恶化。

你猜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连这座终年被白雪覆盖的处女峰“世界之巅”,也不能幸免于人类的污染吗?

珠峰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造就了其极端的高原环境:大气含氧量仅为平地的1/3,气温昼夜温差悬殊,紫外线极为强烈,加上常年大风的肆虐,使登山者面临缺氧、严寒、日晒等多种危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珠峰所在区域板块运动的缓慢,其抬升速率平均每年仅7毫米左右,远低于其他地质构造,这使得它相对稳定。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今后2亿年内,珠峰都不会发生明显的高度变化。

珠峰冰雪皑皑,素有"第三极"之称。

其众多冰川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冰雪融水滋养了恒河、昆仑江等亚洲主要河流。

同时,冰川本身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

从生态学角度看,珠峰虽然地处苍凉,但周边地区生物种类非常丰富。

除了众所周知的雪豹、岩羊等,这里还生存着独特的高山植被,如青杞、克氏针茅等。

一些珍稀物种如藏羚羊更是分布的最后据点。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浩瀚历程中,从未有一座山峰像珠峰这般具有召唤力和挑战性。

早在19世纪,就有人开始尝试攻克这座冰雪皇后。

1953年5月29日,34岁的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两人终于创造了登顶珠峰的奇迹。

征服珠穆朗玛峰绝非易事,这座终年积雪的世界之巅隐藏着无数凶险考验。

攀登者面临的第一大困难就是高寒缺氧环境。

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地的三分之一左右,人体会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一系列高原反应。

更糟的是,持续的缺氧状态可能导致急性山脑病和高度肺水肿,从而危及生命。

第二大难关就是暴风雪的肆虐。

喜马拉雅山区狂风肆虐,风速常可超过200公里/小时,给登山带来巨大风险。

暴风雪除了影响视线,还可能引发雪崩、冰裂缝等灾难,给行动带来极大威胁。

面对重重危险,登山者们也在装备和技术方面做足了准备。

有氧助呼吸器可以为登山者输送富氧空气,缓解高原反应;绝缘保暖服利用特殊材料和科学设计,能在极寒环境下保持体温;头戴式摄像机则可以记录下珍贵的登山瞬间。

此外,登山者还会携带冰斧、防滑钉、安全绳等专业装备,确保行动安全。

即便装备先进,征服珠峰的过程依旧异常艰辛。

每一支登山队伍都需要数月的严格训练,包括徒步、负重、高原适应等多个环节,以锻炼出过硬的体能和顽强的意志力。

从珠峰大本营到峰顶的路程约需12个小时,一次攀登往返就要连续行走24小时,对登山者的耐力要求极高。

更为棘手的是,在攀登过程中登山者只能依靠有限的补给物资,饮食和睡眠时间都异常有限,容易出现极度虚脱。

一旦遇上恶劣天气,情况就会雪上加霜,有时即便峰顶在望,也可能被迫中途放弃。

在一次攀登中,珠峰已经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面对如此艰险,为何仍有无数人梦想征服珠峰?这不仅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登山活动日益商业化,申请珠峰登山许可的人数快速增长。

由于登山的最佳时机有限,季节性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一条由数百名登山者组成的“人龙”蜿蜒曲折通往珠峰顶峰,有的人不得不在陡峭的岩壁上耐心等候,寸步难行。

在酷寒无氧环境中被迫长时间滞留,登山者的生命安全隐患骤增。

拥堵不仅带来生命威胁,更加重了珠峰地区的环境污染。

珠峰所处的喜马拉雅高原,终年被白雪覆盖。

一旦这些冰雪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开始融化,遗留在山上的大量垃圾和人体排泄物就会随着融水渗入下游的河流和湖泊,严重污染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源。

究竟有多少垃圾遗留在珠峰?数据显示,仅2019年春季,尼泊尔方面就在珠峰地区清理出了约14吨垃圾,其中包括废弃的登山装备、氧气罐、食品包装袋等。

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多年来积累的垃圾远不止如此。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尼泊尔政府近年来开始有所作为。

他们组织了多次专门的清理行动,从珠峰各条攀登路线上清出数吨历年遗留的登山垃圾,其中不乏一些被遗弃已久的尸体。

与此同时,尼泊尔还通过经济手段,向每位登山者征收4000美元的“环保押金”,强制执行,“自带进自带出”的原则。

只有将所有携带的物品全部带下山后,押金才能如数返还。

除了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尼泊尔方面还在源头上加大管控。

他们鼓励登山队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装备和产品,减少一次性垃圾的产生;并在2019年推出了一项新规定,要求所有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必须携带一个“便便袋”,把自己的排泄物统统带下山处理。

不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

毕竟,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登山者到访珠峰,人为垃圾的产生在所难免。

更不用说珠峰冰雪融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大量历史遗留了。

不过,这些努力也遭到了质疑。

有登山爱好者认为,政府在限制登山人数和提高申请门槛等根本措施上做得还不够。

部分山区向导还曾发起过“拒绝帮携带便便袋上山”的抗议。

商业化运营导致部分登山者在征服珠峰的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的行为,给脆弱的高山生态带来了严重威胁。

保护珠峰生态环境,需要全球登山爱好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登山爱好者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尊重珠峰峻峭而脆弱的自然环境。

在攀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垃圾,对于不可避免的垃圾也要按照"自带进自带出"的原则,统统带回处理。

同时应当远离野生动植物活动区域,避免打扰它们的生存环境。

一些登山者常年在珠峰活动,他们更应当以身作则,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与此同时,相关国家政府也需加大处罚力度,对那些肆意在珠峰丢弃垃圾、污染环境的登山者狠狠惩处,彰显环保决心。

比如可以在登山途中设置多个检查点,对携带垃圾者处以巨额罚款;对违规排放污染物者终身禁止进入。

同时还应当加强整个区域的监管,确保一旦发现污染行为能够得到及时制止。

更重要的是,呼吁山上山下形成一个环保联盟,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

尼泊尔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要定期组织义务劳动,对珠峰周边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清除任何被遗留在高山上的垃圾。

同时还要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过去的确存在着一些人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我们必须反思这种做法的得失。

登山无疑是一项极限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践踏自然。

我们应该用最虔诚的心态对待珠峰这座"世界之巅",用最谦卑的姿态面对高山之神。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征服珠峰的同时,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

此外,我们也应该降低珠峰旅游的商业化程度。

如今不少旅游公司将珠峰登山作为一种旅游项目来经营,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这无疑加重了珠峰的环境负荷。

政府有必要限制每年的登山名额,将攀登活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纯粹将珠峰当作旅游景点的流于形式的登山行为也要予以限制。

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珠峰固然是登山者向往的终极目标,但它同样也是一处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遗产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下一代。

相信只要人人树立环保意识,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我们一定能够守护住珠峰的纯净和美丽,让它永驻人间,矗立于世界之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来源:

奔流新闻:《防止珠峰“发臭”,尼泊尔要求攀登者自带排泄物下山》

新民晚报:《每逢登山季便“大堵车”,尼泊尔最高法院要求给珠峰“减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482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