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课程包括:语文、政治、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接受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形势良好。毕业后,学生可以在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此外,学生还可以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全国范围内,开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些高校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科研平台,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
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什么曾被称为“冷门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致力于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理论、技术、工程和管理方法的专业,其重要性在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背景下愈发凸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专业却常常被人们视为冷门专业。那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境遇呢?主要原因是:
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之所以被称为冷门专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公众对该专业的认知度不高。
许多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未能深刻认识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解决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那些看似更热门、更“有用”的专业,而忽视了环境科学与工程这一同样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
2、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也是导致其成为冷门专业的原因之一。
该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包括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使得一些学生在面对专业课程时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影响了他们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3、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其受欢迎程度的重要因素。
虽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逐渐好转,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该专业的就业机会仍然相对有限。这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会有所顾虑,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
4、尽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在解决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会逐渐走出冷门的阴影,成为更多学子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和选择的对象。
5、加强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该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投身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事业中,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怎么选
从《校友会2024年中国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来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实力最强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被评估为A++类专业,也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位。
南方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3所院校被评估为A+类专业,排名全国高校第2至第三位。其中,云南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并列排名全国第三位。
厦门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5校均被评估为A类学科,排名并列全国第五位。
既南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南昌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所高校,被评估为B+类学科,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十位。
然而,在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估为A+类学科的高校,只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3所高校。被评估为A类学科的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4所高校。
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8所院校,被评估为A-类学科。
由此可以看出,要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水平大学,应该以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为准绳,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实力名校,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4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