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江豚惨死、非法采砂、污水直排,中央督察组点名长江沿线三大淡水湖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季建荣

5月17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集中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

潮新闻注意到,本次通报中,有着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第二大淡水湖之称的鄱阳湖、洞庭湖,以及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洪湖均被点名。

通报指出,鄱阳湖非法矮围整治流于形式,重点水域禁捕和水生生物保护落实不到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环洞庭湖的益阳、常德、岳阳等地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洞庭湖湿地生态破坏问题突出;荆州市洪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不力,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

鄱阳湖两年间5头江豚死于渔网和鱼线缠绕

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因嘴巴自带一定弧度被誉为长江里的“微笑天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鄱阳湖作为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接近一半的种群都生活在此。因此,对鄱阳湖水系江豚种群进行有效保护是整个江豚保护的关键。

然而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西省发现,由于鄱阳湖重点水域禁捕要求落实不到位,仍有江豚因渔网缠绕惨死的现象。

2024年3月24日,督察组暗查发现,违规疏浚船只发生漏油事故,一头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

此次通报提到,2019年江西省主管部门明确鄱阳湖禁捕范围为湖体水线及五河干流入湖口以内水域,但是2021年4月公告的拐点坐标中,部分矮围集中区域未划入禁捕范围。九江庐山市湖区特别是长湖圩内,有盗鱼团伙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九江都昌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老爷庙附近有人用抛网进行捕鱼。

2022年至2023年,鄱阳湖内发现有5头江豚死于渔网和鱼线缠绕。

九江港星子港区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建设现场距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仅2.7公里,施工应避开3月至6月鱼类繁殖期。2024年3月督察组暗查发现,该工程正在违规进行疏浚作业,疏浚产生的泥沙将部分岸边水域吹填成陆地。3月22日和24日,疏浚船只两次发生漏油事故,建设单位江西省港口集团既未报告也未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周边湖面,暗查时发现一头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

主管部门违规审批,洞庭湖保护区成采砂区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又被称为“长江之肾”,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潮新闻梳理发现,近年来,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已被多次曝光。

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组成督察组,对洞庭湖区下塞湖非法矮围问题开展专项督察。最终,1.8万米矮围在13天内全部拆除,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等25个单位的62名国家公职人员被严肃问责。

2021年4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督察发现,三市化肥减量工作普遍存在部署敷衍了事、推进不严不实、统计虚假失真等问题。

2024年5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南省发现,洞庭湖退林还湿工作不仅半途而废,甚至还出现违规种植死灰复燃的情况,益阳沅江市水利部门将本应实施生态修复的2.1万亩欧美黑杨清退区域出租给个人,违规用于枫杨、旱柳等林木种植。

据介绍,洞庭湖区周边分布着25个自然保护区、22个湿地公园、18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督察发现,洞庭湖上游的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内非法采砂十分猖獗。

督察组查询卫星影像显示,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孟姜垸洲滩被大面积采挖。

不仅如此,为使违法采砂合法化,2022年12月,湖南津市市政府拟将孟姜垸洲滩调出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澧县水利部门在省水利厅明确要求孟姜垸采区“在相关自然保护地范围调整方案批复前,不得采砂”的情况下,仍于2023年10月再次违规审批,同意4家采砂公司继续采砂作业。截至督察进驻时,非法采砂124万吨,孟姜垸洲滩再次被挖空250亩,累计挖空面积达2085亩,严重破坏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城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对洪湖水质造成影响

距离洞庭湖下游50公里左右的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是江汉平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据媒体报道,自2017年4月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8年内4次向湖北指出洪湖水问题,但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遏制。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洪湖是荆州市主城区、监利市、江陵县等城镇排水的主要受纳水体,荆州市主城区雨天大量雨污混合水通过雷家垱、草市等6个雨水泵站直排河道。

监测结果显示,雷家垱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9毫克/升、氨氮浓度为15.8毫克/升,分别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倍、2.2倍,草市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10毫克/升、氨氮浓度为21.8毫克/升,分别超标1.2倍、3.4倍。

2024年4月19日,督察组暗查发现,雷家垱大量雨污混合水直排河道。

监利市江城路截污闸东南雨水泵站大量直排雨污混合水,化学需氧量超标1.4倍,在林长河形成超过1公里漂浮污泥的污染带。江陵县2014年陆续开发建设的万佳时代小区,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直排污水形成黑臭水体,最终都通过沟渠流入洪湖。

除了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是入湖污染的重要来源。通报指出,督察进驻期间,随机抽查8家规模化养殖场就有4家存在问题;大量未经处理的水产养殖尾水,通过沟渠排入四湖总干渠,最终同样汇入洪湖。

此外,湖北省2019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整改方案要求,荆州市2021年1月底前应完成19.99万亩退垸还湖任务。荆州市以开展生态种养等名义保留4.5万亩。抽查发现,胜利大垸、滨湖渔场、斗湖渔场围垸内有多处名义为“人放天养”模式的养殖场,实际上仍然是投肥养殖。

督察组指出,荆州市和有关部门对洪湖生态保护治理有畏难情绪,决心不够,不碰硬、慢作为,流域规划统筹不力,推动落实洪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主要措施不到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256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