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金融数据罕见负增长,我看到了相当多财经博主上来就说:“经济要衰退了”。
这些博主搞研究,估计连央行网站都不上,这不是忽悠人么?大家看到拉黑就行。
事实上,4月份数据为啥差,央行在上周五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已经明明白白解释了:
①过去几年(特别是yq期间)为了支持经济,央行印了大量的钱、投放到经济里,目前我们经济中的资金是充足的,不需要新增资金。
②钱印出去、贷款投放出去,提振经济的效果却不好,问题在于“钱没有给到对的人”。
相当一部分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支持,但是银行却喜欢把钱给到大企业、大资本,这是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天性使然。
③大资本获得贷款,不去投资、拉动就业,反手就存高息存款、买理财,这么干属于“金融套利”(套利就能赚钱,谁还做投资),只会拉大贫富差距——这是我们政府最忌讳的事。
从“6年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到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甚至直到3月份的两会,都在提“防范资金空转”这个事儿。
④央行现在在严查“大企业拿钱买理财、不投资”的套利问题,4月份这些无效的贷款都要收回来,所以金融数据不好看。
这种不好看,不是因为信贷需求突然变差,而是因为我们在“挤水分”。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问题的关键是,“挤水分”之后呢,如何把钱给到真正需要贷款的企业手里?
1、对于真正需要贷款的企业(包括对于买房群体)来说,最近两年通胀低、收入上涨慢,导致实际利率变高了。真实利率难以承受,所以央行还得降息。
4月份央行打击银行“手工补息”,降低揽储成本,就是在为接下来贷款利率、LPR下调做准备。
2、中小机构、民营企业拿不到贷款,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银行纯粹“利润导向、厌恶风险”,换句话说就是“社会责任感不够”,所以最近要求“dang管金融”。
而些举措,又会如何影响市场和投资?
(1)央行降息,就意味着“债券牛市”,债券型基金还有投资价值。
(2)存款降息,会驱动更多资金涌向股市红利板块,所以这就是为啥今天红利又涨了。
(3)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未来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说白了就是还要“让利”——一季度“宇宙行”的净利润增速,2020年(当时也是号称“银行业让利1万亿”)以来首次转负,这是一个新的趋势。
同时像基金管理费、券商交易佣金这种,也要持续性下调。
代价么,就是金融业内降薪、裁员、降本增效的“三连击”......
~全文完~
欢迎加入【柏年的财富圈】,聚焦经济研判、政策分析、职业发展、投资理财,详见下方橱窗。另外,我还专门为粉丝准备了粉丝福利,欢迎私信领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2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