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湖北以'公益'为名强推公墓 夫妻不能合葬引发抗议"这一话题的深度报道:
标题:湖北公墓新政引发争议,反映公墓市场乱象亟待重视
一场围绕"是否允许夫妻合葬"的争议在湖北引发了广泛关注。2023年4月,湖北省民政厅出台新规,明确禁止同一墓穴内安葬两具遗体,即夫妻不得合葬。这一新政以"公墓绿色环保"为由,却遭到不少民众强烈反对,指责"以公益之名行营利之实"。
争议的起因
根据湖北民政厅的新政解读,此举是为缓解公墓用地压力,实现"节地生态安葬"。然而,多数反对者认为,真正原因是为了促进公墓经营的流通性和获利性。
"夫妻两人一辈子好合该好散,合葬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湖北一位退休教师说,"现在不让合葬,无非是为了多卖地皮。"
业内人士则透露,单个墓穴比双人合葬墓贵30%左右。可见禁止合葬确实会增加公墓经营者的收益。
多方利益纷争
事实上,公墓是一个利益攸关方众多的特殊行业。
公墓经营者:以湖北宜昌某大型公墓为例,其负责人表示,新规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并可有效减轻公墓用地紧缺压力。
民众:上至老年人,下至年轻人,不同年龄段对合葬问题都有不同看法。总的来说,大多数人仍希望能合葬。
地方政府:各地县市政府对公墓审批把关不够严格,收益分配也存在问题。有观点指出,新规推行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种经济性决策。
专家学者: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公墓用地将越来越紧张,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应尊重民俗习惯,在政策上要平衡环保和人文关切。
行业乱象根源
这场纷争引申出公墓行业长期存在的种种乱象:
1.监管缺失。公墓审批把关不严,导致一些违法违规公墓开枝散叶;税费管理混乱,收益流向不明。
2.操作规范缺失。除安葬方式之外,公墓用地规划、环保要求、经营模式等诸多方面欠缺统一标准。
3.公信力缺失。一些公墓炒卖骨灰盒位、唯利是图,背离公益属性,导致社会质疑。
4.人文关怀缺失。迫于市场利润导向,公墓规划和运营往往忽视了人文传统习俗。
发展前景及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公墓用地紧缺的压力,未来公墓将不可避免地朝节地高效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必须重视民俗传统,尊重民众习惯,在发展中实现绿色环保和人文关怀的平衡。
针对现状,相关建议如下:
1.政府主导,加强监管。从立法和体制层面完善公墓法规和审批监管。
2.制定行业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公墓经营、安葬方式等规范标准。
3.加大普及宣传。多方位向公众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等新理念,增进理解和认同。
4.活化纪念载体。加强公墓规划设计,利用网络等新载体丰富纪念方式。
5.引入市场机制。适度开放准入,以竞争机制提高公墓公信力和服务质量。
总之,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需要权威部门统筹各方利益诉求,在"绿色节地"和"人文纪念"之间把握好平衡。只有全面有序发展,这个特殊行业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服务百姓需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2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