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媒体评督察组遭封路阻挠:如此顶风作案,不止是“傻大胆”

据报道,某地城区建筑垃圾偷排问题多年禁而不绝,甚至形成非法处置垃圾利益链。听闻督察组要来现场核实,还有人故意用建筑垃圾封堵进出道路。目前,涉嫌私设垃圾填埋场并故意封堵道路的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封路“拦”督察,很傻很天真。其一,堵得了“初一”,堵不了“十五”。那些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不会凭空消失,周边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意见反映强烈,真相大白是早晚的事。其二,封路更是掩耳盗铃,纯属“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自我举报。报道显示,早在2019年环保督察时当地就被发现问题并明令要求整改。可这么些年过去,涉事方依然一边顶风作案一边百般遮掩,胆大妄为之外,也足见利益捆绑之深。

督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自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着力啃“硬骨头”、除“老大难”,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起到了相当震慑作用。然而,一些地方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也时有发生,“软抵抗”的套路满满。有故意封堵进出道路的,有“人肉跟踪”“全程直播”的,有“发动群众”“传递暗号”的,甚至有直接在微信群教授应付方法的……除了想方设法阻挠,还有表面认错、积极配合,后续假整改、不整改,企图蒙混过关的,同样不容忽视,对督察效果的消解或许还要更甚。

在此前披露的案例中,有的厂子门上的新旧封条叠加,环保督察组来一次贴一张,来两次贴一双,但车间出货不受影响;有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措施一应俱全,运行记录工整齐全,可定睛一看,却是机器在为应付督察而“空转”……把“小聪明”全用在了和督察组“斗智斗勇”,对眼前的环境污染熟视无睹,对市民举报的问题刻意回避,其中不乏一些利益既得者在高额利润驱使下任性妄为,也有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和干部失职失责、包庇纵容。

如今正在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社会普遍感受到相关法规“长出了牙齿”。而要让执迷不悟者彻底收手,还需保持相当强度。对那些屡教不改、百般阻挠者,决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必须令其感受到“痛感”。对那些在环保督察整改时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干扰抵制等违纪违规行为,也必须第一时间追究到位。

谁挑战法律法规,就让谁付出代价。在绿水青山面前,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面前,再“胆大”的人都得碰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184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