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突然这么冷啊?”王阿姨感觉一阵寒意袭来,她闭上眼睛,试图用睡眠驱散这股寒意。
三个小时后,王阿姨的儿子来到她的房间,然而,他却发现母亲已经没有了呼吸。
"妈!妈!你怎么了?" 但无论他怎么呼喊,王阿姨都没有任何反应。
救护车很快到达,医护人员迅速进行了抢救,但一切都太迟了。
家人悲痛欲绝,他们不明白,平时身体还算硬朗的张阿姨,怎么会突然离世呢?
医生向王阿姨的儿子解释:原来,张阿姨是因为心梗离世的。而那晚她所感受到的寒冷,正是心梗发作前的征兆之一。
一、 颠覆认知:哈佛研究推翻“8小时睡眠论”!
哈佛研究团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中发表了一项研究,呈现了五种利于身体健康的睡眠习惯,其中一项为“每晚睡眠时长在7-8小时”,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8小时睡眠论”是否正确。
《JAMA Network Open》一项覆盖32万成年人的研究也解释了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长达14年,数据显示,在男性调查者中,睡眠时长达到8、9、10小时,全因死亡率会比7小时分别提高9%、18%、43%,而女性也得出类似结果,与每晚睡眠时长为7小时的人相比,多睡1小时或少睡1小时的人的死亡风险都有所上升。
其实,睡太早对身体无益,睡太晚也同样有害。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研究表示,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是7小时,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者超过7小时,可能会造成认知功能的下降,甚至危害人的心理健康。
此外,Brain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纳入了分析睡眠质量/效率的研究——欧洲预防阿尔茨海默性痴呆症纵向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认知障碍的群体里,睡眠时长少于7小时或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负担。
事实证明,睡眠达到7小时是最适宜的“黄金时长”,按照自己身体情况来休息更有益。
二、 研究发现:睡觉不规律,衰老更快,有道理吗?
最新研究揭示,规律的睡眠模式对于延缓衰老具有显著影响。
《睡眠健康》杂志在2023年8月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睡眠规律稳定的人,在生物年龄上表现得更为年轻。
该研究对6052名平均年龄为50岁的成年人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他们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睡眠时长、睡眠效率等指标,并通过血液样本来评估他们的生物年龄。
研究结果表明,睡眠时长波动较大的参与者,生物年龄平均增加了0.63年;入睡不规律的个体,生物年龄平均增加了0.74年。相较之下,那些睡眠习惯稳定的个体,其生物年龄老化的速度要慢9个月。
保持规律的入睡时间对身心健康有着诸多好处:
增强免疫系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使你更能抵抗疾病和感染。
促进身体健康:规律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减少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改善心理状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情绪稳定性,使你在白天更加愉快和积极。
三、体内有疾,睡眠先预警!睡觉的4个异常别忽视
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守卫者,而不好的睡眠则是身体状况的监测器。当睡觉时频繁出现以下4种不适,可能是疾病预兆,千万要重视!
1、出现胸痛
当胸部出现闷痛情况时一定要重视。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会导致胸痛,肺癌也会导致胸痛,因为癌细胞会攻击胸部的组织神经与肌肉。
2、夜间盗汗
在温度合适情况下频繁盗汗要警惕,如果早上起床浑身湿透,需要及时就医。
3、手脚麻木
单侧的手脚麻木可能是脑梗死的征兆,如果睡眠期间,手脚麻木次数频繁且持续时间很长,这时候就要留个心眼。
4、单侧流口水
睡觉的时候不自觉流口水,可能是脑血管堵塞,脑部缺氧会影响皮质脑干,紊乱舌下功能,从而出现流口水、嘴歪眼斜等症状。
四、睡前做好4件事,掌握健康睡觉秘诀
怎么睡才更健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医生许逸霄给出贴心建议:
·午休别太久
中午的小憩可以帮助你恢复精力,但别超过20-30分钟,以防睡太久影响晚上睡眠质量。
·放松身心
睡前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听听轻音乐、泡个热水澡、做做深呼吸,让身体和心灵都准备好进入梦乡。
·放下手机
这些电子设备会释放蓝光,让你的大脑误以为还是白天,所以睡前一小时,把这些电子产品都关掉,让褪黑素自然分泌,助你入眠。
·打造舒适环境
让睡眠环境变得舒适安静,调节适中温度,这样才能睡得更香甜。
参考资料:
[1]《这样睡觉的人,比别人提前衰老9个月!不是熬夜!》.中国医学论坛报.2023-12-23
[2]《睡觉有这个习惯,当心身体会慢慢“发臭”!》.腾讯医典.2023-12-22
[3]《大规模研究表明,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对心脏最健康》.生物世界.2021-11-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60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