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近反复上热搜的是这样的一则新闻,网红“猫一杯”因编造“巴黎捡到小学生寒假作业”的虚假内容,而被全网多平台封禁,涉事MCN也或将被平台清退。
无论你是否听说过“猫一杯”,也不论你是否喜欢刷短视频,你一定知道这个在春节期间炒得沸沸扬扬的“法国友人在巴黎厕所捡到小学生作业并归还”的事件。
不过,经过有关方面和网友们的反复质疑与查证,终于证实这只不过是一场为了谋求流量而精心策划的闹剧。
不过,这场荒诞剧不由得令人感慨,不知不觉间,短视频已经全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无论你喜欢与否,都无法避开它的包围。
它更有取代网剧,成为我们新的“电子榨菜”的趋势,也仿佛是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的调味剂,给我们带来一点新鲜与刺激。
但是,沉迷于短视频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它很让人上瘾,往往是不经意间,就消耗掉了我们大量的宝贵时间,也会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导致人们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视力下降,又或影响睡眠。
所以,是时候对短视频“say no”了!——那么,不靠短视频,又如何调剂我们无聊乏味的生活呢?
我们可以发展许许多多的爱好,不过,说起最直接、最简便,也是成本最低却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阅读了。
无论何时何地,几乎也不需要场地,一本书,就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全然忘记身边的世界。
再过几天,4月23日我们便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正好借此机会,重新思考一下,阅读,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答案很简单,阅读,可以持续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也令我们的内心充满能量。
村上春树便曾写下过这么一段话,“在那生活困难,忙着还债的日子,只要一有空暇,我就捧卷阅读。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作家梁晓声则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而我们唯一所需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忘记手机,把自己的思绪交给书中的世界。
不要觉得自己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把这次的“世界读书日”作为起点,来对自己进行一次长线阅读的挑战吧!
不妨为自己列一个季度书单,挑选出最近最想读的书,并选定一本作为开始。为了实现读完这本书的目的,你可以设定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便可以买一本新的书,又或者是享受一次向往已久的下午茶。
另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便是每个月都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可以是以天计算,也可以是以周计算,比如每天阅读30分钟,或者是每个周末阅读2小时,雷打不动,读完打卡,这样便可以保证一个基础的阅读量。
据科学研究显示,普通人一小时可以阅读15至20页左右。设定每周的阅读时间,一个月下来,读完一本中等厚度的书籍不在话下。
为了有效地保证阅读质量,我们还应该在阅读时关闭或远离手机。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安心读书,原因便在于总是忍不住想拿起手机刷消息看短视频,所以关机或者使用一些任务打卡软件,可以有助于我们进入沉浸式阅读状态。
巧妙利用碎片式时间读书。我们的生活中充溢着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比如等待办事或者乘坐地铁外出时,可以在包里装上一本口袋书,随时随地阅读,也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做好读书笔记,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读一遍,往往是读完就忘记大半,这时候做笔记或者划重点就很有必要,在阅读完全书时再看一遍读书笔记,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不亚于第二遍阅读。
利用“有声阅读”,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于一般阅读,有声阅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碎片式时间,并且可以增强“阅读”体验,情绪更为饱满,总之,这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流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
“生活美学”是最近经常被提到的词汇,去探索生活中的美,有很多方式,而阅读便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我们读书,从书籍中感知世界中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与美,并以此丰富我们的心灵,获得无比的愉悦——这,便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课程图片由讲师提供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一天,重新拾起阅读吧~
我们精选三门美学课程,
以有声阅读的方式,
陪你度过这一天,
为你开辟全新的阅读角度,
带你重新体会读书之美~
世界读书日
美学课堂·阅读特辑
Spring
01 写意国风·叶嘉莹诗词课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闲来无事,习得一二首,既能得到放松,又可以提高文化素养。
虚度美学课堂特邀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主讲,59期研习心得,300+诗词品读吟诵;100+历史与文学典故解读;让你在闲暇时间内,感受传统文学之美,重返唐诗、宋词、元曲的古诗词美妙天地。
02 审美提升课·为什么爱宋朝
闲暇之余,不妨学点历史,感受古风美学。宋朝,这个朝代不仅孕育出了苏轼、王安石、李清照、沈括、毕升、程颐、朱熹等文化科技名人,也在方方面面都达成了极高的美学成就,树立起自成体系的美学理论,为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直至今日,我们仍能从“宋朝美学”中受益无穷。理学,宋词,茶道,宋瓷,书法,宋画,名物,雅集……仅仅是听名字,就能感到一种情操的陶冶,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对于心灵的滋养和治愈。
03 洒脱人生·苏轼的治愈主义
阅读,令人明智,也可化解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当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古人之中,不乏拥有智慧之士。
比如,苏轼。他的一生,曾在十多个州县担任过职务,并三次被贬,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上都经历了巨大的折磨,可谓大起大落,相当曲折。
然而,他不仅经受住了起起伏伏,并且苦中作乐,奋发执笔,创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诗词、书法,甚至画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与美学遗产,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内心所拥有的强大能量。
我们不妨走进他的经历中,来看一看他是如何自我开解,自己治愈自己,获得了如此高的能量与气场的。古为今用,也未尝不可。
获取最新鲜、最有趣的生活美学&新知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59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