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被誉为“中国最美女人”,嫁给的丈夫备受敬仰,她是“中科院的明星”,在康奈尔大学也享有盛誉。
她的婚姻幸福美满,与郭永怀在世时让很多人羡慕,甚至在去世后,他们的名字也成为两颗星星的名字,永远在天空中共同存在。
也许有些人会感到奇怪,在近现代的天文史上,很少有以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行星,总共也只有20多颗。
其中大部分都是知名的科学家,像钱学森、杨振宁、钱三强、陈景润、袁隆平等等。
那么李佩和她的丈夫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居然能够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行星?
各位别急,接下来,一起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叛逆的少女
李佩的祖籍是江苏,她的原名是李佩珍。
李佩曾经说过,她的父母“完全是旧社会的人”。在她家里,封建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是重男轻女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们一定希望生一个男孩,这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部分;
其次,女孩子被认为不能上大学,这就是为什么她小时候反抗的欲望非常强烈的原因!
李佩从小就展现出独立、抗争和坚强的个性,她的父亲李保龄是当时非常罕见的留学生。
在女儿教育方面,他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一方面,作为接受过教育的人,他支持女儿们上学;
另一方面,作为父亲,他又希望女孩们遵循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不要追求高等教育。这种矛盾心态使得他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感到困惑。
后来,李佩在母亲的支持下,成功地争取到了学习的机会。
1936年9月,她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她自己决定将名字中俗气的“珍”字去掉,改为“李佩”,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抗战爆发后,由于局势不稳,李佩不得不停止学业,在家里待着。但是她对于出去学习、见识世界的渴望一直没有消退。
在1938年的某一天,她和另外两名女生经过许多困难,成功进入了云南西南联大。李佩在学习上一直坚持不懈,她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家人开始支持她的学业。
1947年,李佩前往美国,在康奈尔大学进行留学。正是在这段留学经历中,李佩与她一生中最深爱的人——郭永怀相遇。
与郭永怀相识,相恋
1938年,郭永怀作为一个来自农村家庭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应用数学的机会。在1948年,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并受聘于康奈尔大学。
在那个时期,美国相关部门曾询问郭永怀为什么要来美国。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来美国是为了将来能回国为祖国做出贡献。”
他的坦率与直率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让他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从那时起,郭永怀在美国的道路并不平坦。尽管他对科学怀有热情,但他却没有被允许进入与国防相关的高级实验室工作。
因此,他来到康奈尔大学担任教职,正是在这里他与李佩相遇。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失去了一些,却也获得了其他的东西。
李佩在抵达美国康奈尔大学后,在一次讲座中遇见了郭永怀。郭永怀的演讲对于对航空知识一无所知的李佩来说带来了很多收获,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参加西南联大学生组织的同学聚会上再次见到郭永怀,她才发现原来他是她的学长。
经过多次交流,两个年轻人逐渐熟悉起来,最终他们的心开始产生了共鸣,爱的火花悄然而生。
1948年的春天,李佩与郭永怀在纽约举行了他们的婚礼。婚后,他们经常一起旅行、拜访朋友,二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欣赏西方古典音乐。
他们经常依偎在一起,一同欣赏着经典的西方乐曲,享受着甜蜜的时光。
次年,新中国成立了,郭永怀和李佩对此感到非常激动。尽管远在美国,他们却时刻渴望着回国,但却遭遇了一系列的阻碍。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郭永怀从未动摇过,而李佩也是如此坚定。他们怀着一颗为国家服务的赤子之心,坚定地想要回到家乡。
1951年,他们的女儿郭芹出生了。李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后,她留在学校担任中文教师,教授语言学系的学生。
在上课时,每当谈及国家和文化的时候,李佩总是会坚定地说:“祖国才是我们永远的家,我一定会回到那里的!”
后来,在日内瓦举行的大使会谈中,经过中国的坚持努力,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政策。
然而,美国并没有那么轻易地放过他们,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设置了许多障碍。最终,经过艰辛,郭永怀和李佩于1956年9月30日带着他们的宝贝女儿顺利回到了祖国。
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接连遭受打击
郭永怀回国后担任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而李佩则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担任副主任。在李佩的努力下,中关村陆续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和小学。
郭永怀忙碌于科学革命的第一线,但他对具体工作内容保持沉默,而李佩从不过问。直到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李佩才意识到丈夫工作的重要性。
没错,李佩的丈夫郭永怀从事的正是与两弹一星相关的研究。
而郭永怀与钱学森是旧识,当钱学森回国时,有人曾这样评价他:“不管钱学森去哪里,都能够胜任五个师的工作。”
钱学森得知这个评价后,幽默而庄重地回应道:“如果我能够胜任五个师的工作,那么郭永怀的价值至少相当于十个师。”
郭永怀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各种项目,为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毫不犹豫地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奋斗,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尽管丈夫日夜忙碌,李佩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她每天都在他的包里放一个苹果,这简单的举动代表着她对丈夫的爱和关怀,同时也肯定和鼓励他坚定的奉献精神。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十年,充满了困难和辛劳。
1967年,社会形势愈加动荡,许多科学研究者被卷入政治漩涡,包括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在内。尽管她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她仍坚定地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上。
然而,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李佩被敲门声惊醒。她原本期待的是郭永怀的归来,然而,她却接到了一则噩耗。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所乘坐的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失去控制,在距离目的地1公里的玉米地坠毁。
根据救援人员的回忆,当他们抵达事故现场时,他们在飞机残骸中发现了焦黑的两具尸体,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正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
当人们艰难地将他们分开时,一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浮现在众人眼前,里面装着的正是郭永怀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发现的关键核武器数据。
郭永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装的都是祖国的事业。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李佩仍然处于被审查的阶段,她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孤零零地没有人来安慰她,也没有人敢坐在她身边陪伴她。
1977年秋天,审查终于结束,李佩终于获得了"自由",被调任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的负责人。
对她来说,过去的事情不再提及,也不埋怨,她只关注着做好本职工作。
为了推动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李佩采取了三种策略:一是邀请大学教师兼职,或者请退休教师;二是在中科院的信访办公室寻找有求职意愿的人;三是开设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课程,培养自己的教师团队。
李佩原本以为她的日子会变得顺利起来,然而命运对她却毫不宽容。在1996年,她的独生女郭芹不幸去世。
在丈夫和孩子相继离世的经历后,李佩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平静。内心的痛苦无法言说,只有她一个人在无数个漫长的夜晚中默默地沉思。
“两颗永恒的恒星”
李佩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的第一任主任,她在研究生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革新,被赞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她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她还参与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项目,为915名优秀物理学生提供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共持续了8年。
一些美国大学非常认可李佩的水平,只要有她的签名证明学生的英文水平,就可以被录取。
在1987年,李佩退休了,但她并没有停止工作,依然如此努力。她在7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并在80岁时继续给博士生上课。
在李佩看来,年老的问题不是孤独,而是她再也无法赶上那些充满活力的学生们进行批评教育了。
有人这样描述李佩先生:
“李先生传承了家训,学习了中西方文化,是科学院中非常难得的一位懂美国事务的人,她每天奔波于中关村和学院之间;接待国外著名学者,安抚外籍英语教师,她既有尊严又没有傲气;对于同学们也从不严词厉色,那优雅的身姿中蕴含着一颗慈母般的心,她是院中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在李佩年迈时,她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她决定将郭永怀获得的“两弹一星”金质奖章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年后的一个夏日,李佩邀请年轻的朋友李伟格一起去银行,把她一生积攒的60万元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个机构各30万元。
她并非一位大明星,资金也不是很多,但在汶川大地震时她曾捐款,也在挽救昆曲和设立幼儿园时提供过资助,虽然金额不大,但她捐出的是一颗充满爱心的心。
这时李伟格建议举办一场捐赠仪式,但她坚决拒绝:“捐就是捐,根本不需要办什么仪式。”
2017年1月12日凌晨1时26分,100岁的李佩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离开了她曾经艰苦而奋斗的世界。
她毫无私欲,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能与郭永怀先生合葬。”
2018年7月2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宣布,两颗小行星被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编号212797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李佩星”,编号212796的小行星则命名为“郭永怀星”。
这对夫妻双子星的荣誉,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另一个世界中,她终于与郭永怀再度相聚。两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星星,在辽阔的星空中闪耀着属于他们的永恒光芒。
结语
郭永怀和李佩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科学事业和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李佩先生,作为一朵美丽的玫瑰、一颗闪烁的明星、国家的脊梁,她在平凡的世界中燃烧成了一盏明灯,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照亮道路,经历了非凡的人生。
李佩先生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她的奉献和精神。愿她安息,她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9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