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055型万吨驱逐舰第一批次一共建造了8艘,而从去年初开始,海外传出相关卫星图片显示,第二批次055型时隔两年后再度开始建造,而时隔三年之后,这第二批次首舰,也就是9号舰近期正式下水,由此第二批次正式拉开序幕,不说是造舰狂潮,起码也是新一轮下饺子的开端。
第二批次首舰下水,大家更为关注的自然就是传闻中的改进项目,由于图片拍摄较为模糊,自然无法看清楚所有细节。
其实放大之后同样如此,依然是清晰度欠佳,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对比前一批次055下水图,几乎看不出太多的区别,不过舰艏那主炮倒是没任何疑问了,并非传闻中的电磁炮,由这个细节来推测,第二批次的改进幅度不会太大,当然随着装备的更新,某些配置会有相应的调整。
▲ 上图为前一批次下水的055
明显主炮并非传闻中的电磁炮了,显然就是普通的H/PJ-45型单管130毫米舰炮,该炮的火力极为凶猛,能全自动装填,射速高达40发/分钟,采用单管双路双进供弹、水筒套管冷却,采用了70倍口径的长身管,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半穿甲爆破弹和两种制导炮弹。
该炮还可以发射火箭助推滑翔增程制导炮弹,射程能超过100公里。即便是使用普通的非制导的底排增程杀伤爆破榴弹,也能在远离海岸30公里的距离以上,在5分钟以内倾泻200发炮弹,可打击或压制10到20个目标,这火力密度堪比一个炮兵营。
虽说没有出现传闻中的电磁炮,但从效费比角度而言,该炮沿用没有任何的不妥之处,即使比不上高科技的电磁炮,起码在同类型舰炮中,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也从侧面说明,电磁炮的某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还不到正式上舰的状态,起码这第二批次是没戏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主炮后端的末端防御之用的1130近防炮,发现没有?对比第一批下水的055,这部分似乎变得更为低矮,并且被罩着,很有可能出现变化。
此前写052DM的时候就提及过,可能会更换最新的相控阵版本,将原先的呈圆锥罩形的347多普勒雷达更改为切边矩形的相控阵雷达,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目标的搜索、多目标识别与跟踪能力、目标威胁度评估与拦截顺序规划能力、抗干扰能力多能甩原版1130近防炮不止一条街。
还有一个可能性不能忽略,毕竟9号舰刚刚下水,没法看清楚全貌,等舾装完毕才能一窥究竟,特别是近防炮位置被罩着,就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不会真的就是激光近防系统吧?
去年沙特对外宣布过,采购中国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拦截系统,并且成功击落了无人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激光近防系统的成熟度大幅提升,毕竟经过了实战化的考验,据说沙特通过对目标进行烧蚀、爆炸、致盲等杀伤或干扰等措施,在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冲突中,“寂静狩猎者”就曾精准击落十多架无人机。
当然激光近防系统上舰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海上各种复杂状况也是影响其全面装舰的主因之一,美军测试到现在也未全面铺开已经说明了问题,当然一旦解决问题,成为未来主流发展方向是毫无疑问的事。
至于弹坑数量,不出意外还是112个不变了,这是我国研发的第三代垂发系统,也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它采用了独具特色的CCL同心筒式结构,能够兼容冷发射与热发射两种模式。
CCL通用垂发隔舱直径达到了850毫米,远远大于大洋彼岸的MK-41与MK-57两代垂发,能够装填更大尺寸的导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强。
该舰配置有14个发射架体,架体由舱口盖、装甲板、架体、导轨、活动支撑、支撑座等组成,每个发射架体由8个隔舱组成,每个隔舱可以装填1至4枚导弹,隔舱盖板是水密装甲板,具有良好的抗打击能力,能够有效保护弹体安全。
新型垂发的先进性还体现在更为灵活的尺寸配置,它拥有小型3.3米、中型7米、大型9米三种弹筒深度尺寸,大型垂发可以装填鹰击-18A反舰导弹、中型垂发配置海红旗-9B舰空导弹、小型与中型垂发都可以实现一坑四弹配置,不过9米深坑版并没有太多,也就舰艏64个垂发中靠近舰桥一侧的4个发射架体共32个垂发单元是9米深度大坑。
而这个9米深坑相当重要,传闻可以搭载舰载高超音速滑翔反舰弹道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飞行速度10马赫,同时还能塞进去反导导弹。
至于电推系统,恐怕也是没什么戏份了,即使是传闻中的054B也刚下水不久,是不是全电推都不清楚,更不可能没通过验证就直接用到055这样重大的舰型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8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