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大将中唯一享受上将待遇的人,受到康生迫害,1969年离世
许光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他的一生承载了革命的峥嵘岁月。在1955年的中央军委授衔仪式上,他成为1048位部队高级将领中的一员,被授予开国将帅军衔。然而,在这一荣誉面前,许光达展现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深沉的革命情感。
许光达于1908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的贫苦家庭,他的一生因革命而改变。在青年时期,他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潮中,他踏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一名军人。这是他军旅生涯的开始,也是他对军队和党的忠诚的起点。
1926年,许光达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与一批后来的我军著名将领,如贺龙、宋时轮、张宗逊等成为同期同学。在黄埔军校的学习中,许光达不仅提高了军事理论水平,更坚定了自己在革命事业上的信念。毕业后,他奉命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秘密地投身于党的军事斗争之中。
1930年,四一二政变爆发,许光达随之潜伏在国民党军中从事秘密兵运工作。然而,他的革命身份在不久后暴露,被迫离开家乡,前往河北。这段时期,他在苏联接受手术的经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次巨大考验,然而,除了治疗伤势,他还在列宁学院和共产主义大学深造学习,为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8年,许光达回到延安,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被组织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从事培训工作。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的教育长和分校校长,为培养我党军政骨干力量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一时期,他的军事论文也在组织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抗战后期,许光达担任了八路军120师第2旅旅长,在晋绥地区展开了敌后游击斗争。在多次反扫荡和收复县城的战斗中,他不仅建立了功勋,也巩固了根据地的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指挥才能愈发显著,在陕北、陕中等地取得了多次攻坚战的胜利,在延清、宜川、兰州等战役中,创造了全歼国民党部队的战果。
建国后,许光达受命组建装甲兵部队,并于1950年秋天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坦克学校。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他入朝实地考察战地情况,组织我军坦克部队参战支援,为我国的军事力量赢得了时刻关键的胜利。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荣誉的时刻,许光达向上级表达了对军衔的特殊态度。他多次致信上级,请求降低自己的军衔或让衔,理由却是因为他在反“围剿”期间在苏联养病,并未亲自参与实际战斗。在这亲笔信中,许光达谦逊地称自己的革命功勋为“轻描淡写”,对比那些牺牲的指战员,他感到愧对祖国赋予的荣誉。然而,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却未能满足他的请求,仍然将他定为大将人选。
许光达对于军衔的态度,显示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对革命事业的崇高忠诚。他不仅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反而在军旗光辉的照耀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然而,许光达的一生并非坦途,进入特殊时期后,他受到了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这个时期对于他来说是一段黑暗而艰难的岁月。然而,他在狱中坚持革命立场,毫不屈服。长期的关押和剥夺自由并没有动摇他的信仰,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定。
1969年,许光达在北京逝世,时年61岁。然而,他的革命事业并未在逝世后被淡忘。直到1977年,中央军委下发文件,为许光达彻底平反,为他恢复了清白。这是对这位英勇将领的最后一份敬意,也是对他坚持信仰、不屈不挠的品质的最后肯定。
在历经风雨的一生中,许光达将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崇高的革命乐章。他的一生既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他的高风亮节、对军衔的谦逊态度以及在逆境中的坚守,都是我们永远值得铭记和学习的光辉楷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7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