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中国禁放烟花爆竹,被人非议缺少了年味,你知道是谁提议禁放的吗

前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个刻在中国人骨子里2000多年的“放炮”习俗,从此消失。

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拿着火,点起一颗爆竹了?

而这都是源自于一个人的提议,在这个人一开始提出禁放爆竹的时候,大家并不以为然,都觉得他一个人说的“不算数”。

但没想到,我们真的会有禁放的那一天。

代代传递的习俗

在古代,燃放爆竹是赶走一种叫做“年兽”的怪物,它惧怕火光和红色。

于是用火药制成的爆竹就成了最好的“武器”,同时在这一天家家门上贴红纸,写红字,张灯结彩的大红氛围,可以吓跑它。

在一开始,这种习俗只传于王公贵族,普通百姓直到爆竹普及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烟火的快乐。

时间久了,驱逐年兽成了“避祸”的象征。

春节,自然成为了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外工作的游子,无论多忙,在新年到来之际,都要返乡,和家人一起过年。

这么多年过去,烟花爆竹的燃放已经成了每年过年时候,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在除夕的夜晚,家中的大人会拿起鞭炮和爆竹在凌晨点燃。

小朋友们也会拿着火花、小型炮仗等以作乐。

一家人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五颜六色的烟火中,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刻。

不得不说,今天的爆竹燃放已经成了美和幸福的代表,大家都期待着在年根等待零时钟声敲响,听着爆竹的声音,迎接新年。

但由于不环保、危险系数高、污染环境等多个问题,禁放的言论愈发多了起来。

最早是在1988年,一位叫做张玄武的专家,将“禁止燃放烟火爆竹”的提案提出,旨在解决国家的环境问题。

但当时,环境问题并未排在首位,此事并没有进一步的解决措施。

直到许多年之后,曾任工行行长的杨凯生,再一次提出了禁燃烟花的提案。

这就是那位提了六年提案的人。

但实际上,这个提案非常难以解决。

一方面,在环境保护上,禁放烟火确实很有必要,同时也能让大量的烟火废料得以解决。

但另一方面,作为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习俗,燃放烟火不只是一件事,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这都是最简单的“过年”,似乎只要吃口饺子,放放烟花,看看春晚就是过年了。

由于这个原因,政府一直没有顺利的通过这个提案,但到了21世纪,环境保护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项目,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国家虽没有全面禁燃,但是各个地区的试点,已经开始实行了。

于是在杨凯生提出议案的六年后,“全面禁止燃放烟火爆竹”,居然真的实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六年中,杨凯生每次参加人大代表大会,都会提出“禁止燃放烟火爆竹”这个提案。

这一措施,直到今天都还在被议论,全面禁放依旧充满争议。

虽然这个措施从眼下看,会让我们割舍存在了如此之久的习俗,但对于长久的发展来说,环境更为重要。

而燃放烟火,确实有诸多的不利因素。

“全面禁止”

首先,爆竹是由多个可燃物组成的,为了达到爆炸和烟花的视觉效果,部分出产厂家还会刻意加强爆竹的“威力”。

据杨凯生介绍,他曾亲眼目睹在过年时期,因燃放爆竹不当造成的巨大火灾,这对于人民的生命安全来说,有极大危害。

农村中多是植物,树木、田地、草地等等,处处是“可燃”的,而在城市中,绿化面积增加,汽车、电动车、家用电器等等,都容易被火星子“点燃”。

其次,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人体吸入后,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而这些气体一旦进入大气层,会在云层中形成酸雨,破坏地面的自然环境,同时大气层,也会遭受破坏。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们过年一家能放的炮就那么点,没多大影响。

但事实上,在过年期间,全国燃放的爆竹大概需要消耗30万吨火药,这相当于一颗核弹的TNT当量。

此外,过年时期的医院也是住满了人,无数人在放炮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因为爆竹的影响,被波及到。

过年是为了团圆和开心,而不是去医院“加班”。

因此,从这些情况来看,全面禁放确实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亟待实施。

但在禁放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年味”变淡

这些年的小朋友们,逐渐失去了对“放炮”的概念,在他们眼中,那种“万家炮火”的盛宴正在逐渐消失。

在刚刚过去没多久的三年疫情中,因为防疫政策的原因,许多人无法和自己的家人见面,就地过年虽然安全,但也使得“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变得有些黯然失色。

而就在这刚放开没多久的日子里,大家能走出家门,走上大街了,但是邻居街坊震耳欲聋的炮声却再也听不到了。

于是大家纷纷在网上争论,“年味”变淡,没有了从前过年的感觉,同时要求国家重新“解禁”。

大家认为禁止燃放打击了过年美好的氛围,更使得原本的“情感体验”消失。

甚至有很多人实在“手痒”,就跑去找“偷偷售卖”的商家,暗地里燃放。

其实,并非国家要全面禁止,实在是因为全国各地乱放引起的问题太多,只要合理,适度燃放并非不可能实现。

在燃放烟花这件事上,只要厂商合规,限时限位,适度的燃放是可以的。

而烟火其实并不光应用于春节,在任何一个喜庆的日子,燃放爆竹烟火都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美的象征。

比如最近小编就观察到,结婚的迎亲队伍,在以往会专门安排一辆“炮车”,在接送队伍中,点燃鞭炮。

而现在这种形式变成了“声控”,一辆载有音响的汽车,放着与鞭炮相似的音乐,不失为一种环保的方式。

燃放爆竹这种方式,确实承载着中华民族许多年的文化,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但“年味”不止有放炮一种形式,我们可以寻求更多的方式,创造新时代的“年味”。

“抢红包”、“VR燃放”、“艺术加工”等等,都是在为寻找“烟火”的替代品。

关于禁止燃放,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商议,眼下虽然“全民禁放”,但政府依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段和特地区域,安排短时间的燃放空间。

过去,烟花爆竹与过年“绑定”在一起,但在今天,这种形式可以更加的多元化,不拘泥于一到两种形式。

新年从来不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单纯的节日,有家人在的地方,才叫过年。

结语:

燃放鞭炮,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一种发泄,我们没法判断“孰对孰错”。

但失去的年味和情感,是真实的。

有专家认为,过年期间燃放烟火爆竹,十分危险,同时产生的各个事故,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过,藏在心中的文化,是难以消除的,对老百姓来说,这是情感寄托的消失。

传统文化需要被尊重,单纯地“一禁了之”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774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