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胡琏因病逝世。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胡琏总是感慨万分。
在胡琏的一生中,一共有三次大的危机,不过这三次大的危机,他都一一化解了,正是因此,胡琏才能有一个相对平淡的晚年。
后来,胡琏总结了这三次危机,并在晚年说出了能够化解三次危机的原因。
那么,胡琏的一生中都有哪三次大的危机,他能够顺利化解,是因为能力足够,还是因为运气比较好?
出身贫苦,后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
胡琏,陕西华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胡琏虽然出身一般,但是学习天赋是很强的,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毕业后就有了一定的展现。
因此,胡琏在中学毕业后,和同学张灵甫等人一起报考黄埔军校,后来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
由于蒋介石是一个极其看重出身的人,且对黄埔前几期的将领十分看重,因此像胡琏这样黄埔四期生,蒋介石根本没放在心上。
胡琏不打算就这样浪费一生,因此他决定投靠关麟征,因为出色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关麟征的重视。后来,陈诚也注意到了胡琏,将他收于麾下。
有了陈诚的帮助,胡琏仕途顺利,逐渐也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琏率领的第十一师已经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1943年,日军进攻石牌镇,蒋介石命令胡琏率领第十一师驻守石牌镇,抵御日军的进攻。
战役打响后,胡琏的军事才华再一次得到了很好地展示,即便日军装备精良,且多次发起冲锋,但是胡琏率领的第十一师始终没有退缩,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此战过后,胡琏在国民党部队内部声名大振,成为蒋介石极为看重的将领,为了表彰胡琏,蒋介石为其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并任命胡琏为第十八军的军长。
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之一,将第十八军交给胡琏,可见蒋介石已经将胡琏视为心腹,否则不会将如此重要的军队交给他。
不可否认的是,胡琏确实是一个实力不错的将领。但是,他也是一个积极的反革命分子。
自从投靠蒋介石之后,胡琏便多次参加反革命活动,解放战争中,胡琏是我军的一个劲敌。
化险为夷,均和运气有关
1947年,南麻战役爆发。胡琏作为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第十八军的统帅,自然积极响应蒋介石的号召,在南麻地区,胡琏构筑军事堡垒,企图抵挡我军的进攻。
事实证明,胡琏的做法不过徒劳而已。陈毅得知胡琏在南麻地区驻守时,立刻派遣五个纵队,将胡琏的第十八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到胡琏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尽管胡琏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是没有多大的效果,如果一直保持下去,用不了多久,第十八军就会被我军歼灭。
然而就在我军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大暴雨,更让人意外的是,暴雨竟然连着下了七天七夜。
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对我军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大量的弹药被雨水浸湿,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意味着弹药已经报废。
因此,我军总攻的时间不断延迟。等到暴雨结束,最佳的攻击时间已经错过,此时,我军人马俱疲,国民党部队的援兵也已经到达,无奈之下,我军不得不撤退。
正是因此,胡琏第一次大危机就这样解除了。不难看出,胡琏这次能够化险为夷,和他个人的能力完全没有关系,完全是运气好而已。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十二兵团司令员黄维和副司令员胡琏均被我军包围,围而歼之指日可待。
黄维和胡琏都很清楚这个问题,因此分别乘坐坦克发起冲锋,试图冲出我军的包围圈。
当时,坦克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装备,很容易冲出包围,所以我军派遣大量的部队阻截黄维和胡琏的坦克。
令人意外的是,黄维乘坐的坦克竟然坏了,黄维大惊失色,立刻放弃坦克徒步逃跑。
结果没跑多久,黄维就被我军俘虏,没有坦克的黄维,根本不可能逃出我军的包围圈。
至于胡琏,他的运气就好得多,他乘坐的坦克没有发生故障,在坦克的保护下,胡琏顺利冲出我军包围圈,并在涡河北岸找到了一艘船,就这样逃了出去。
因此,胡琏第二次能够化险为夷,和个人能力的关系也不大,他的运气比黄维好,所以没被我军俘虏,否则他的结局,应该和黄维差不多。
炮击金门,胡琏再次侥幸逃生
胡琏第三次化险为夷,则是在1958发生的炮击金门事件中。此时的胡琏已经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并奉命驻守金门。
毛主席为了尽快解决台湾的问题,因此下令炮击金门,不久后,解放军部队集结完毕,准备对驻守在金门的国民党部队实施炮击。
蒋介石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他知道如果毛主席要解放台湾,金门是必经之路,所以蒋介石派遣重兵把守金门,并让胡琏等高级将领负责指挥。
然而胡琏却觉得解放军没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根本打不下金门,所以警惕心不是很强。
同年8月23日,胡琏觉得蒋介石过于忧虑,金门固若金汤,根本不用担心,所以胡琏就和其他三位将领一起喝酒。
结果,胡琏喝醉了,另外三名副司令员也醉得不省人事。就在胡琏醉得不成人样的时候,解放军发起了第一轮炮击。
巨大的爆炸声,让胡琏瞬间清醒,他马上钻到了地下室,就此躲过一劫,然而其余三位副司令员就没有这个运气了,他们全部被炮弹炸死。
因此,胡琏能够化解第三次危机,既有运气的成分,也有个人的能力,比较比起其他司令员,胡琏的反应确实快了不少。
晚年,胡琏总结说,他之所以能够多次死里逃生,总的来说就四个字:“机警、冷静”,此外,还得有好运气。
参考资料:
《胡琏生平》 来源:识典百科
《民国高级将领档案解密 第一卷》[M]. 党史研究出版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7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