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讲的就是过年放鞭炮的事。
北宋距今有1000多年了,可见过年放鞭炮一直就是民间的习俗。但是随着“禁燃令”的实施,过年放鞭炮这事就消失了。
这一禁前前后后就是20多年,但在这20多年里,解禁的呼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两年,呼声越来越高。
大概很多人也纳闷,咋就跟放炮过不去了?禁燃令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呢?
禁燃这件事最早是一位专家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也仅仅是提议,并没有付诸行动。而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国外没有春节,过年也不会放烟花,不放烟花,环境污染就会少很多。
虽然这个提议当时并没有被采纳,但是专家们非常执着,连续几年都提出了“禁燃”。终于,在专家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1993年,北京率先推出了“禁燃令”,从此拉开了全国禁燃的序幕。
但大概专家们也没想到的是,对于禁燃这件事,反对的呼声非常大,更没想到,这一喊就是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每到年底临近春节的时候,这个问题都会被争论一番。
比如,支持禁燃的认为,燃放烟花爆竹除了带来空气污染,还带来火灾隐患,听个响,看个热闹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甚至有认为这是一种传统“陋习”。
而反对方则认为,中国人过年,讲究3件事:年夜饭、吃饺子和放爆竹,这3件套就是过年的标配,少了一个都不是过年的味道。
再说过年放鞭炮放了上千年了,要空气污染早就污染了,还用等到今天吗?显然空气污染另有元凶,这个锅怎么甩也甩不到放鞭炮的身上。
而随着反对之声越来越高,于是在2003年到2004年的时候,全国多个地区开始解禁,允许在限制的时间内和限定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当时北京的禁改也提上了日程,还为此广泛征询了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92%的市民都要求恢复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多数居民也都呼吁应该放宽燃放限制。
所以有那么几年,禁燃令确实有所松动。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雾霾和大气污染越来越被重视,环保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禁燃令”又重出江湖,并且更加严格,甚至许多地方连农村也禁燃了。
禁令有多严,反对之声就有多强烈。
尤其是这两年,解禁的呼声越越高。
比如去年,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文件,但是多地在过年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上确实是有所松绑,而今年更是直接被“呼”上了热搜。
为什么解禁的呼声这么强烈,并且20多年来都不曾停歇呢?
我觉得“专家们”把这个问题弄错了,燃放烟花爆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好坏利弊的问题,凡事都不太可能只是单向的好或坏,往往都有两面性。所以如果光从好坏利弊去考虑,那可能永远也掰扯不清。
燃放烟花爆竹其实是一个需求问题。什么是需求?
需求就是人们需要,社会需要。
一是经济需求。
现在有个词叫“春节经济”,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极具生命力的节日,在春节的时候,人们消费活动非常旺盛,从而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餐饮等各行业的繁荣,形成了特有的“春节经济”。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燃放烟花爆竹。
而且这也是一条独特的产业链,之前就有数据统计过,河南某个县城过去每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销量近亿,可见其消费力之强大。
二是情感需求。
现在很多都感到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是因为缺少一顿饺子,少放一串鞭炮吗?
当然不是。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房子压倒了一片,疫情压垮了一片,人人都在负重前行,步履蹒跚,实在太需要一场精神治愈了。
专家们的那些大话、空话大家已经听腻了,听不进去了,反倒不如手里那一支小小的烟花。
点燃的那一刻,有对未来的重新期待,有对新一年的鼓励加油。
而且在大多数城市里其实都有可以适合烟花燃放的地点,城市郊区也有大量的空地,都可以满足安全燃放的条件。
今年这个呼声更强烈了,不少人都期待着今年的春节能再次看到灿烂的烟花。
#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是时候终结了#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7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