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中国航天称:马斯克遥遥领先,为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自觉增强忧患意识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其中指出,对标SpaceX,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此评论一出,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

其实自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崛起,中国航天就对这家企业有着高度的关注。特别是马斯克喊出猎鹰九号比中国火箭还便宜的时候,中国航天感受到了严峻的竞争压力,并且一直在采取措施,刀口向内、创新技术、降低成本。

国内第一本马斯克的传记性图书,就是航天科研部门组织团队撰写的,对于马斯克这个人和他的管理模式、创新激励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马斯克的每一次航天技术创新,包括火箭重复使用、超大规模星座、超重型火箭,国内都组织科研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断。有关工作已经持续了10多年。对马斯克以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评价是非常高,也非常正面的。

只不过中国航天报的这份社论,第一次把中国航天界的态度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历程。20多年前,中国航天工业部门就明确指出,中国航天大而不强。其实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如何定义航天强国,也是有参照对象的。

20年前我们曾经认为,美国、俄罗斯、欧洲,都走在中国的前面,甚至日本在很多领域也比中国要领先得多。经过了20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在大部分领域,中国已经超越了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比我们全面领先的也只剩下美国了。

大而不强这个概念也是蕴含着深意的。中国航天的大,超越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上限,已经可以和美国都可以相提并论了。我们拥有了自主的空间站和载人航天能力,实施了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建立了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完整的应用型体系。在航天基础设施规模上,我们已经基本和美国看齐。

特别是中国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空间站,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做不到的。正在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是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共同投资才得以建设起来的。如果要求美国从零开始建造一个新的空间站,恐怕也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而中国的空间站是独自一家的,所以中国航天可以自称大,这是没有疑义的。

解决了大,下一步就要解决强的问题。虽然最近几年马斯克在国际航天舞台上出尽了风头,然而详细分析他的技术基础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冷战以来,美国由国家坚决投入,不惜代价,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技术成果,其中很多并没有能够在当时就转变为实际型号。

从8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美国政府采购的政策缺陷,所以在相当多的领域,特别是在火箭领域,一直存在着体制不能理顺、潜力不能发挥的严重问题。使美国火箭数量少、价格高,客户叫苦不迭。一时间,从美国自己到世界航天业界人士,都对美国的发射活动口诛笔伐。但看似短板的背后,却是美国火箭的高技术性能和高质量水平。

马斯克进入航天行业之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盘活了沉淀的航天技术资产。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对这家公司的成长大力扶持大开绿灯。马斯克本人利用互联网产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创造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企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美国航天的真正潜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美国航天产业早在40年前就应该做到了。这家公司能够领先世界、领先中国航天,是合情合理的。

马斯克本人对中国航天的评价也非常高,在长征五号第二次飞行失败后,马斯克亲自发帖,说重型火箭的失败率就是很高的,他对中国航天的痛苦心情非常有共鸣。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后,马斯克表示,这个空间站超过了人们预期的先进水平。

今天美国全面领先中国的产业领域已经不算太多了,这里面包括高性能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宇航技术等等。而且在这几个领域当中,中美差距已经不再是望尘莫及,而是望其项背。

再过20年左右,中国在上述领域实现对美国的赶超不是梦。到那个时候,不知道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和庞大的军火利益集团打算靠什么为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537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