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
1952年3月8日11时45分,北京西郊机场,3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代表驾驶6架里-2飞机起飞。
这是她们的“起飞典礼”。6架飞机的女机长分别是周映芝、陈志英、阮荷珍、王坚、伍竹笛和秦桂芳。
飞机飞上天空,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随后从卢沟桥经丰台、山河县、通县直飞城区。
12时,飞机通过广场。主席走到院子中,高兴地说:“大家来看,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正向我们头上飞过。”
表演结束后,朱德、邓颖超、刘亚楼接见了全体飞行员。
邓颖超问:“谁是第一个飞的?”
周映芝回答:“报告,是我!”
邓颖超握住她的手:“好样的,继续努力,我们女飞行员与男飞行员一样行。”
早在1951年初,我军作出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空军从华东军政大学、航空预科总队挑选了55名女学员,送到驻牡丹江的第七航空学校学习。航校详细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后来经过研究讨论,确定培养14名女飞行员,5名空中通讯员,6名空中领航员,30名空中机械员。
女飞行员由于生理特点,学习飞行比男兵更难。每天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她们要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为了掌握平衡,女飞行员们坚持练习打秋千、滚旋梯。为了练习拉杆,她们就用扫把当驾驶杆。白天训练得大汗淋漓,晚上睡在被窝里也脚蹬床架练习。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们掌握了飞行技术。
有一个男学员曾对她们开玩笑:“你们女的个子小,飞机螺旋桨转动,把你们人都吹跑了!”
女学员说:“你别得意,到时候看谁飞得好!”
尽管女学员是用老旧的装备训练,但她们都坚持不懈。当时飞机没有通讯设备,起落只能靠地标指挥,女学员们仍然克服困难,完成了飞机训练任务。
3月8日,第一批女学员起飞典礼即将开始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第一个起飞的是周映芝,苏联教官和中国教官再一次检查了周映芝的飞行准备。一名中国教官有点担心,说:“为了保险,我上飞机为你压阵吧。”
周映芝立即回答:“不行,你上去,别人就以为是男同志在驾驶飞机,谁也不许上去。”
就这样,中国第一批女子飞行队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飞行任务。
各大媒体报纸向全世界报道:“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女飞行员。”中国空军女飞行员成为中国妇女的骄傲,女飞行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空中同样可以翱翔,保卫祖国的蓝天。
秦桂芳是14名女飞行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第一个飞赴抗美援朝前线执行任务的女飞行员。她飞行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强,多次完成重大任务,在逾4000小时的飞行生涯中,取得闪耀的成绩。
在抗美援朝前线,秦桂芳面对空中的紧急敌情,冷静分析情况,机智稳妥地驾驶飞机安全落地,完成了任务。
在她承担的重大任务中,最重要的一次是驾驶飞机送主席亲自签发的绝密作战命令。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金门、马祖等岛屿仍盘踞着蒋军,时常袭扰沿海地区。1958年8月,我军定于8月23日对金门、马祖进行炮击。这是一份绝密文件,不能用通讯设备传达,必须用飞机送达福建前线。
8月22日清晨,北京将这一紧急而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飞行团。飞行团开会讨论,决定由秦桂芳执行这一任务。上午10时,秦桂芳在值班室中,飞行大队长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说:“秦桂芳,有紧急任务。有一份绝密命令要送到福建前线,要求今天下午5时必须送到,晚上要赶回,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
秦桂芳赶紧做好准备,奔向机场。大队长递给她小型金属密码箱,秦桂芳随即上了飞机。一架银灰色的飞机,很快飞上天空。飞行的前一段天气正常,飞行很顺利。但到了济南上空,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雨,飞机机身剧烈地抖动了起来。紧接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气流冲向飞机,这是有雷电的预兆。
“不好,有雷电!”秦桂芳一边喊道,一边使劲地压杆秤砣。飞机的设备遇到电流很危险,一旦遭遇电流袭击,就不能与地面联系了。而且,如果雷电导致设备起火,很有可能机毁人亡。她喊道:“关掉通讯设备,返航!”
在她沉着冷静的操纵下,飞机终于脱离了气流层,可以返航了。然而在返航途中,她想着紧急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机组人员与地面进行联络。过了一会传来消息,开封天气稳定,只有层云和碎层云。
秦桂芳规划好路线,调转机头飞了过去。当天下午5时,秦桂芳驾驶飞机安全到达福建连城机场,交接了密码箱。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我军万炮齐鸣,轰击金门、马祖。后来领导才告诉秦桂芳:“炮击金门的最高指令,就是你送过去的。”秦桂芳听了,内心十分激动:自己见证了历史!
谁说女子不如男?新中国的女飞行员屡创纪录,有一位女飞行员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妈妈飞行员”,为许多女飞行员做出了榜样。
伍竹笛
伍竹笛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历任机长、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安全飞行4000多小时,三次受到主席接见。
伍竹迪特别热爱飞行,即使怀孕五个月,仍然坚持在天上飞。1958年10月,她的女儿出生40天。她将女儿送给奶奶抚养,向大队长请求飞行。她说:“我通过了体检可以飞行,请相信我,我能执行任务。”
12月30日晚上,乌兰浩特钢铁厂的锅炉爆炸,急需焊接氧气,要马上安排飞机送氧。航空兵接到紧急任务,交给了伍竹笛机组。伍竹笛机组连夜进行准备,第二天清晨驾驶飞机起飞,飞机先飞往包头。
在包头,机组装上所需的氧气后,飞往乌兰浩特。然而航行途中并不顺利,路上有多座山峰,并且飞机遭遇了强气流,需要不停地上升下沉。伍竹笛生完孩子不久,体力欠缺,她拼尽全力操纵飞机上下飞行,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到了傍晚,飞机终于到达机场上空,她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跑道比一般跑道要短。她选准角度下降,平稳让飞机在跑道上着陆。当钢铁工人们看到伍竹迪从机门出来,激动地喊道:“是女飞行员,辛苦了!”工人们迎上前,纷纷与伍竹迪握手,向她表达谢意。
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在空军部队工作长达30多年。她们驾驶飞机飞遍了祖国的东南西北,执行航空飞行、空运空投、抢险救灾、人工降雨等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的妇女争了光。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女飞行员守卫着祖国的蓝天,展示着女性的力量与价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4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