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场上,一连长在白刃战中受伤倒地,18岁女兵冲上去抢救,没想到,被一颗子弹击中胸口,临终前,她将一封信、两块大洋托人寄给父母,却等了66年才完成心愿。
在远离我们的1938年,当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外来侵略者的蹂躏时,有一位叫刘守玫,年仅18岁的湖南女孩,毅然决然地弃笔投戎,来到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她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女学生,但当战争爆发,她决定放弃后方平静的生活,选择成为了一名战地医护人员,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贡献。
刘守玫第一次来到战场是在淞沪会战时期,那里的惨烈景象让她深受震撼,但她并没有退缩,反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随着战线的推移,刘守玫跟随部队辗转多地,最终来到了台儿庄战场。
1938年,在台儿庄,刘守玫和战友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战斗异常激烈,伤亡惨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刘守玫展现出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天,在激烈的战场上,正在抢救伤员的刘守玫突然发现一名连长受伤倒地。她毫不犹豫地向连长跑去,准备进行抢救。
没想到,就在这时,被一名持刀的日军军官抢先了一步,连长惨死在刀下。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连长,刘守玫愤怒不已。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抓起身边的一块大石头,狠狠地砸在了日军军官的脑袋上。
毫无防备的敌人被砸的脑浆迸裂,当场死亡。可是,就在同时,一颗罪恶的子弹飞击中了刘守玫的胸膛,她应声倒地,晕了过去。
战斗结束后,清理战场的民工发现了刘守玫并将她送到了附近的伤兵所。
在那里,一位姓陈的大娘精心的照顾着她。陈大娘看着年轻受重伤的刘守玫,一边给她擦洗伤口,一边流泪。
不久后,刘守玫苏醒了过来,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将一封信、两块大洋和一张照片交给了陈大娘,请求她帮忙邮寄回家。
原来,这次刘守玫是背着家人出来的,由于出来的太匆忙,她都没来及给父母告别,可现在她马上要死在这里,而家里的亲人都不知道,也许还在焦急的等待着她回去。
当天晚上,刘守玫就牺牲了。陈大娘和民工一起将她埋葬在了后山的乱风岗。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兵荒马乱,那封信并没有被陈大娘寄出,这也成了她这么多年一直的遗憾。
等战争结束后,心怀愧疚的陈大娘找到刘守玫的坟墓,并一直守护着她,并时常带着家人前来祭拜。每次他们会在坟前默默祈祷,感谢这位为国家付出生命的女英雄。
而帮助刘守玫找到她的家人,成了这些年陈大娘未了的心愿,一定要让英雄能够魂归故里。
可是在陈大娘去世前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她只好交代给家里人,继续找下去,一定要“她”回到故乡。
时光荏苒,到了2012年。陈大娘的孙子陈开灵决定完成奶奶的遗愿。他开始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寻找女兵家人的文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线索。一天,一位老人联系了陈开灵,声称自己是刘守玫的同学。
在经过仔细辨认照片和信物,这位老人确认了刘守玫的身份。从这位老人的口中得知,刘守玫的家人都以为她已经失踪了,没想到她竟然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刘守玫的父母带着对女儿的思念已经先后离世,而现在,她所有的亲人都已经去世了。
但家乡人民敬仰刘守玫,也不忍心让她一直流落异乡,在家乡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刘守玫终于魂归故里。此时距离她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66年。
她的英雄事迹传遍了整个家乡,乃至全国各地,被广大人民传颂着。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女战士,人们在家乡为她建立了一座雕像,让后人永远缅怀她的英勇事迹。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国家流血牺牲的英雄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事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4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