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饶漱石是从哪来的,抗战后期凭什么排挤掉陈毅?毛告陈:要忍耐

饶漱石出生于1903年,江西临川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学习生涯,历经临川、南昌、九江等地,在青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精通英语、俄语。1919年到1925年,饶漱石崭露头角,逐渐有了一定的声望和群众基础。

1930年4月,饶漱石因一桩莫须有的“破坏案”,被捕入狱,最初被定枪决,后经组织营救,才改为监禁。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始终没有屈服,坚持领导狱友与敌人斗争。期间他还不幸染上瘟疫,差点一命呜呼。

1931年9月18日后,饶漱石被组织成功营救出狱。之后,饶漱石被送往莫斯科,接受重点培养。接受完系统的教育后,他又被指派到欧洲、美洲等地进行地下秘密工作,1932年才回国。

本来工作做得好好的,莫名其妙被说跟王明唱“对台戏”,职务遭撤销。不过很快,他就被重新任职了。1935年,饶漱石被再次派往苏联,穿梭于法国、英国、美国,宣传我们的抗日主张,募集物资。

1939年,饶漱石主动要求回国参加抗战,后成为项英的助手。1941年的皖南事变,项英遇害,组织决定让叶挺和饶漱石负责新四军的工作。当时顽军喊话,要叶挺去谈判,叶挺不同意去、更不愿意去,饶漱石一再劝说,最后用上组织的名义“请”他去。

叶挺的谈判,为新四军剩余的指战员,争取到一定的突围时间。眼见叶挺一去不复返了,饶漱石自知凶多吉少,便立即组织人员分散突围。突围过程中,饶漱石被顽军抓捕,用尽身上银元贿赂才得以逃脱。

后来,饶漱石回到重建新四军军部的盐城,担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可以说奠定了他在新四军的地位。一开始,陈老总和饶漱石相处得不错;陈老总是代军长,饶漱石是代政委。陈老总不拘小节,豪放坦诚;饶漱石严肃严厉,好从原则看问题。

若是没有间隙、相处得好,刚好互补,还算理想搭配。但是,饶漱石对陈老总的作风一直很有成见。什么作风?吟诗作词的作风,饶漱石认为他这样,迟早要跌跟头。反过来,饶漱石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失去联系、消失了一段时间,陈老总也是有过怀疑的。

而且陈老总认为,饶漱石在大会上对项英说的一些话,有不少过分的地方;陈老总因与项共过患难,两人感情十分复杂,对其了解也更深。

性格的差异,工作的分歧,对人处事的不同看法,使得两人关系愈发紧张。1943年10月,饶漱石在盱眙黄花塘主持的一场大会上,对陈老总公开点名批评。除粟裕、黄克诚等少数知道真实具体情况的人外,大部分不明真相的人都表态支持了饶漱石的发言。

事后,饶漱石发出一封“十大错误”、一千五百字的电报到延安,列出关于陈老总的种种问题。在当时的局势和背景下,本是新四军“老人”、“本地人”的陈老总,被“外来”、“后来”的饶漱石挤得“无处下脚”,连过去的棋友也不上门了。

他们之间生出矛盾,势必对华中的抗战产生负面影响,只能先调走一个,再慢慢调解。1943年11月,毛主席回电陈老总和饶漱石,要陈老总来延安参加大会。离开时,陈老总写诗抒情:“知我二三子,情深更何言。去去莫复道,松柏耐岁寒。”

直到抗战结束,陈老总才南下回到新四军。这两年左右的时间,是陈老总的人生低谷期,也是他经历的火中涅槃。毛主席告诉他两句话:“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陈老总一开始不明白,经过一年左右才想明白。重新回到新四军后,有人问起陈老总对毛主席的印象,陈说:“他的进步太大了,我是望尘莫及。”

在冲突中,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有的时候,越强调自己的对,越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要学会忍耐,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讲出,才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更何况在很多时候,谁有理、谁有错,明眼人都看得出,人家不说、不帮,是因为大势不在、情况不对,冒然出手只会引火上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231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