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山东滨州一小学生在植树时,意外挖出一个刻满铭文的小石棺,专家看后大喜:这可是个稀罕物啊!
同学们两人一组,五年级的铁生和小明分到了一起。两个调皮的男孩不仅不刨土,反而还拿着铁锹耍了起来,嘴里还不时发出“呼!呼!哈!嘿!”的声音。
他们的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提醒下,二人才发觉别的同学都已经完成了任务,唯独他们两个连土坑都没挖完呢!为了不掉队,铁生和小明开始奋力挖掘。挖着挖着,铁生的铁锹突然碰到了一块十分坚硬的石头,由于用力过猛,他的双手都被震得发颤。
铁生本可以换个地方重新挖,但是恼火的他却跟一块石头较上了劲。他往旁边挪了几步,喊着小明一起把这块石头挖出来。两人随着越挖越深,直至一个小石棺呈现在了他们的眼前……
专家们听说此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现场,随后对石棺进行了仔细的考查。
专家发现,棺盖上写着“沧州乐陵县归化镇罗汉院葬定光佛舍利石棺记”,也就是说,这不是普通的棺材,而是一个佛教舍利棺。
定光佛,亦称燃灯古佛,是纵三世佛之一的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而“舍利”则是佛教高僧在坐化后所遗留下来的骨骸。棺盖两侧刻有象征佛教的莲花,但是盖子的前部却雕刻着朱雀的图案。
打开石棺棺盖之后,专家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个铁棺。外层的石棺长66厘米,宽42厘米,高46厘米,为青石质地;内部的铁棺长39厘米,一边宽15厘米,一边宽23厘米,高25厘米,已经锈蚀的十分严重。
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在棺内发现舍利子。不过,当铁棺被抬出来后,专家从两层棺材的棺中间发现了一些丝绸,和50多枚“开元通宝”。
很多人会误以为“开元通宝”是只有唐玄宗时期才有,其实不然,早在唐初时这种钱币就已经被铸造了。在宋元通宝登上历史舞台后,开元通宝就不再流通,转而以厌(yā)胜钱的形式,作为古人的陪葬品。
最后发现,在棺盖上还刻有“院主僧”、“尚座僧”、“道声僧”、“讲百法论僧”、“药师院主尼”、“横海军押衙”等70余人的姓名和身份。
其中,“横海军”是唐代的军事机构,初设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在安史之乱后曾废置过一段时间,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重新开设,并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受棺材的信息量和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专家暂时断定其为唐代中晚期至五代之间的文物。
这具棺材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因为定光佛的信仰起源岁早,但是供奉定光佛舍利的习俗却是始于北宋。因此,铁生和小明挖到的这具舍利石棺可谓是十分罕见。
最后,文物部门的专家们对铁生和小明给予了口头表扬,并颁发了奖状。当两个孩子拿到奖状后,他们也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1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