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靠“扶贫”致富的落马副省长,向下属要钱,政绩一塌糊涂仍被提拔

靠“扶贫”致富的落马副省长,向下属要钱,政绩一塌糊涂仍被提拔

冯新柱,这个名字曾在陕西省政坛上熠熠生辉,但在201813日,他的政治生涯被一纸调查通报戛然而止,陷入了腐败的深渊。曾经是陕西省副省长、铜川市的领导,却在任内堕落成了一个贪污受贿、为商人谋取私利、漠视党中央的扶贫攻坚政策、消极怠工、不作为的官员。那么,冯新柱的腐败之路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呢?

早年职业生涯

冯新柱生于1960年,是陕西洋县人。他在1979年考入了西安统计学校,1981年毕业后,进入了陕西省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最初担任出纳。

1989年,他调入陕西农电管理局,1996年晋升为该局的副局长。在2001年,他跨越了行政区划,成为了铜川市的副市长。那时,冯新柱还算是廉洁的吗?或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了贪污腐化的步伐。

腐败的滋生

一次震惊陕西省的腐败案件爆发,冯新柱如履薄冰。他的上级领导王学文在担任农电管理局局长期间,以职务之便大肆敛财,涉及金额高达2.4亿元。王学文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而与他合作多年的冯新柱竟然毫发无伤,甚至继续晋升。是巧合还是运气?或许只有冯新柱自己知道。

到了铜川市,他开始了自己的腐败之路。他先后担任了铜川市的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连续领导这座小城市长达14年。

在这14年里,他不仅大肆收受下属和商人的贿赂,还公然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下属索要钱财。几乎在铜川市主要职能部门工作的人,都不得不向冯新柱献上礼物。他的贪欲无止境,但他也极其狡猾。为了避免留下罪证,他拒绝接受现金、支票、汇款、房产、股份、名表、名酒、名车、名画等形式的贿赂。

他更喜欢一些难以追溯来源和价值的物品,例如黄金珠宝等,这些财宝不仅具有价值,而且不容易追踪,没有流水记录和身份信息。因此,他的腐败行为一直得以逍遥法外。

冯新柱的升迁之路看似顺风顺水,但实际上他背离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抛弃了道义和责任。他的贪婪导致了无数人的受害,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滥用职权,忽视扶贫

冯新柱曾担任陕西省副省长,负责扶贫工作,这是一项党中央重大战略,旨在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然而,冯新柱对此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他只顾自己的前途和利益,漠视扶贫工作,认为它难以实现成效,而且需要到农村走访调研,太过繁琐。他在任上两年内,没有选定自己的扶贫联系点。直到中央巡视组点名批评后,他才勉强选定了淳化县作为联系点。然而,他对淳化县的扶贫工作也只是敷衍了事。

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只前往淳化县三次,每次都是匆匆而过,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和关心。他没有为当地的扶贫工作作出任何实际贡献,也没有让百姓感受到省领导的关怀和帮助。相反,他打击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信心和积极性。

更为恶劣的是,他借机滥用职权,将扶贫项目交给自己的亲信和商业伙伴承揽,然后将扶贫资金汇入他们的账户。他们送上了一些物品,例如玉佩和豪车,这些物品都是用扶贫款购买的,将本应用于扶贫事业的资金,最终流入了冯新柱的私囊。

最终,201813日,冯新柱被调查,2019514日,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调查显示,他从1999年开始受贿,总额高达7047万元,这表明他与陕西电力系统的腐败窝案存在关联。冯新柱最终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冯新柱的腐败生涯是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也是对腐败现象的警示。他的堕落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还伤害了普通人民的权益。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不管职务多高,一旦触碰法律底线,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坚决打击腐败,才能维护国家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我们应该以反面教材冯新柱为鉴戒,坚决反对腐败、坚决反对堕落、坚决反对懒惰和不作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122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