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1976年,除了三位伟人去世,这些风云人物也一起走了。

前言

197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让全国人民最为悲痛的一年。

在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为周总理送行,长安街上哀伤的声音不绝于耳。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01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为这位元帅送行,街上的景象仿佛是周总理离世时的重新演绎。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时10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上,有着近百万人参加。

一支由500名军乐团成员组成的乐队演奏着悲壮动人的音乐,大会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整个伟大的中国在肃穆的氛围中默哀,人民在泪水中悼念着伟大的毛主席。

除了这三位领袖之外,当年还有许多杰出人物相继离世,其中既包括中共重要领导人、文坛巨匠和艺术大师,也有开国将军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

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一位重量级人物的离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悲痛和不舍。

“开明君主”张闻天

张闻天在我军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遵义会议上,他的坚定支持和王稼祥的关键投票,使主席能够重新掌控红军,从而挽救了红军和革命事业。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接替了博古的工作,并多次被主席盛赞为“开明君主”。不久之后,新中国成立,张闻天被任命为中国驻苏联大使兼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尽管身居高职且享有国家领导干部待遇,但他骨子里的勤俭习惯使他对奢侈享乐和一切形式的贪腐行为深恶痛绝。

平日里,他总是穿着许多年前的旧衣服,领子坏了就补上领子,袖子坏了也补上袖子。

有时候家里没有同样颜色的布料,他就让妻子随便找一块布来应急。

张闻天从不贪图财富,因为他深知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民生活依然贫困,作为党内领导人,必须以身作则,厉行节约。

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同样严厉,对子女后代也如此。

他常说,留下钱财给子女家人没有好处,给多了会让孩子们养成娇生惯养的坏毛病。

在张闻天生命最后时刻,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却又为人所料的事——将他和妻子的工资和存款全部交给了党。

他们夫妇商定,二人的全部存款在去世后,将作为他们最后的党费交给党组织。在那份保证书的末尾,夫妇俩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并署上日期。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热爱的党。

在张闻天去世7天后的7月7日,皮定均中将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62岁。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中逝世的将领还有肖向荣、袁也烈、姜齐贤、张西三、陈伯禄、陈力、黎锡福、贾陶、谢福林、苏鲁、徐文烈、宋烈、王奇才、涂学忠、邓忠仁、刘子奇、侯世奎、谭友夫、刘显宜、王大华。

文坛巨匠林语堂

他是一位双语天才,用英文创作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曾经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雄踞榜首长达52周,并受到美国总统的赞誉;

他的才华出众,凭借一部《京华烟云》,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他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让张爱玲都感到羡慕。他就是我国文坛巨匠林语堂。

林语堂是一位通晓东西方文化的学者,他曾表示自己的使命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向西方人介绍东方文化。

除了作为一位学者,林语堂还是一位知名的幽默大师。他甚至将“幽默”一词从英语中音译过来并在汉语中传播开来。他的言谈幽默,文章也充满着幽默感。

在白色恐怖时期,他创办了《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他提倡幽默和小品文,以曲折的方式表达对世道人心的不满。

另外,他还成功申请了一些专利,包括“明快中文打字机”和一种能挤出牙膏的牙刷,这些都比较有名。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在香港去世,享年81岁。

除此之外,还有冯雪峰、著名诗人郭小川。

两位革命作曲家的离世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 每天每日工作忙......”

看到这段歌词各位是不是特别熟悉,而它的谱曲人叫做马可

1935年9月,17岁的马可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他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热爱音乐。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心中想的是如何能够为抗日救亡做出贡献。

1937年12月,马可和其他进步的同学一起组成了“河南抗敌后援总会巡回话剧第三队”,他们走出校园,前往前线宣传抗战。

随后,马可于1939年前往延安,并加入了“鲁艺”音乐系,同志们共同发起了“中国民歌研究会”,并积极采集、记录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着鲁艺到东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可前往北京,先后担任了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

1976年7月27日,马可的生命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年仅58岁。

他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如《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还有秧歌剧作品如《夫妻识字》、《白毛女》等,以及管弦乐作品如《陕北组曲》、《哀乐》等。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热情,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一位革命作曲家是有着“军歌之父”之称的郑律成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歌就是郑律成所创。

另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那就是郑律成原本是朝鲜人,后来获得了中国国籍。郑律成于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三位著名作曲家之一,其他两位是聂耳和冼星海。

在《作曲家郑律成》的序言中,王震将军赞扬了郑律成在音乐上的成就:“他是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律成于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因脑溢血逝世,享年62岁,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音乐作品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还有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的京剧大师尚小云,于1976年4月19日去世,享年76岁。

结语

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他们永垂不朽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121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