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云顺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推出了“蚂蚁森林”这个公益项目,并且立下了“每年种植一亿棵树”的豪言壮志。
如今7年过去了,马云当初的承诺实现了吗?
蚂蚁森林上线
2016年,环保与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仅国内出台了很多环保政策,包括退耕还林等,其他企业家也响应号召,举办各种公益活动。
由此支付宝的创建者马云也推出了环保公益项目——蚂蚁森林。
主要的玩法就是收集“绿色能量”,只要攒够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在现实中种下一棵真树,并且用户还能得到这棵树的“环保证书”。
这个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数亿网友的追捧。每天定时定点的起床,就是为了收集能量,甚至还会等到一两点,去“盗取”朋友的能量。
为了获得能量,用户会主动选择公交出行或者使用支付宝缴纳水电费、购票等。
所以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支持了国家的公益活动,种植树木,而且还让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增多,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活动。
那么,当网友攒够能量兑换成真树,到底种植在哪?真的种下了吗?
种植困境
蚂蚁森林推出前,马云就确定好了种植地点——阿拉善沙漠。
它不仅是全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中心和起点。2015年,北京那场令人心悸的沙尘暴就是从阿拉善沙漠席卷而来的。
选好种植地点后,接下来就是种树。
种树说起来挺简单的,似乎就是挖个坑,放点水,最后再把树苗放进去,似乎这样就种植成功了。
但在沙漠里种植可不一样。
植物需要把根落在虚无缥缈的沙子中,需要努力把根往下深挖汲取水和能量,其次,这里的气候干旱多风少雨。
只要植物稍微“放松警惕”,就会被这些困境打倒。
后来根据种植的负责人说,第一批种植在这里的树苗全部死光了,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
所以想要在阿拉善沙漠种植的树苗能够存活下来,必须先在这里铺路、通电、挖井,完善好灌溉设备,这才能种植树苗。
虽然环境稍微改善好了,但马云选择的还是梭梭树、胡杨、沙棘等适应沙漠的树苗。
但之后的种种操作,不仅需要树苗努力,还要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他们不仅需要经常给几十里外的树苗浇水,还要时时提防着阿拉善沙漠突起的风暴。
但在沙漠种树不仅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有时还会面临舆论危机。
涉嫌“造假”的环保事业?
在看到蚂蚁森林在沙漠中挖井、铺设灌溉设备时,有网友问:往沙漠里灌水,有意义吗?
其他时候,蚂蚁森林的举措有时也会有争议。
而2021年的一则视频,直接把蚂蚁森林推向舆论风头。
有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自己去内蒙古阿拉善沙漠的视频。
视频中都是一片荒漠,根本就没有绿色树苗。
这就引发了网友的质疑:这不会是作秀吧?到底有没有种树?
探究蚂蚁森林种树真相
在事情引发争议后,也有记者前往阿拉善沙漠实地考察。
透过镜头我们可以发现,这里似乎根本没有绿色树苗,一眼望去还是连绵的沙漠,跟我们想象中屹立着一排排树苗的景象完全不同。
但事实并非如此,仔细观察的话,就会看到每隔几米就有一棵梭梭树,只是这些梭梭树太矮了,平均高度还没有80厘米,看上去就像杂草一样。
后来记者也采访了很多当地人,他们说,曾经只要一刮风,到处都是漫天遍野的黄沙,根本就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但是种植了这么些年,环境已经好多了,没有再出现之前那种黄沙漫天的景象了。
最后,记者通过航拍阿拉善沙漠,通过拍摄的画面也能看出,蚂蚁森林确实是踏踏实实的种树了。
而网友之前发布的视频,没有展露全景,所以并不符合事实。
随后,蚂蚁森林官方也出面澄清事实。
从2016年8月蚂蚁森林正式上线,截止2017年1月种的真树超过111万棵;2018年5月,种植真树超过5552万棵。
虽然没有达到一年一亿棵的成就,但是也非常不容易了,蚂蚁森林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蚂蚁森林如今的运行状况
如今七年过去了,蚂蚁森林依旧在运行着。
很多之前种植的梭梭树等也开始长高,为了更好的治理荒漠,还向很多专业人士吸取经验。
还利用了无人机、卫星图像、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高效种植和检测。
为了让更多的网友参与其中,蚂蚁森林鼓励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参与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并且还与农业部进行合作,保证种植的质量。
2021年,蚂蚁森林上线五周年,有6亿多人参与活动,并且累计在11个省份种下了3亿多可树,种植总面积超过了397万亩。
蚂蚁森林的这项公益活动,也得到了很多荣誉,包括联合国颁布的“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结语
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青山绿水的重要性。
想要在荒漠中种植树木绝对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在我国的号召下,还是传来许多捷报。
但这归根到底并不只是某个人、某个组织参与就行的,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1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