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三峡大坝造价约2000多亿!如今17年过去了,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

来源/文史书生作者/文史书生

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不仅涉及到巨额的投资和收益,还涉及到多方面的效益和影响。

一、三峡大坝的建设投入和发电收入

三峡大坝的建设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工程建设费用,包括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库区综合治理等项目的直接费用,以及工程建设期间的利息支出等,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人民币1800亿元。

环境保护费用,包括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等项目的费用,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环境保护投资人民币270亿元。

第2个就是后续运行维护费用:包括枢纽运行管理、机组检修、库区治理等项目的费用。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后续运行维护投资人民币120亿元。

综合以上各项费用,可以估算出三峡大坝的总投入约为2190亿元,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一些难以量化的社会成本,如移民文化遗产的损失、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三峡大坝的发电收入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发电量: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共有32台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自2003年开始发电以来,三峡电站每年都创造了世界纪录。

2018年,三峡电站全年累计发电量1118亿千瓦时,超过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于2016年创造的1030.98亿千瓦时3。截至2018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4万亿千瓦时。

发电价:三峡电站的发电价由国家发改委核定,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进行调整。目前,三峡电站的平均发电价为每千瓦时0.25元左右。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三峡大坝的总收入约为3500亿元。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一些难以量化的社会收益,如发电过程中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的能源安全性等。

从建设投入和发电收入的对比来看,三峡大坝已经实现了投资回收,并且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峡大坝就是一笔赚钱的买卖,因为发电只是三峡大坝的一个功能,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功能和效益需要考虑。

二、三峡大坝的防洪、航运和供水效益

三峡大坝的防洪、航运和供水效益是其综合效益中最直接和最显著的部分,这些效益不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福祉带来了巨大好处。

防洪效益:三峡大坝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防洪工程,具有控制性和调节性作用,三峡水库具有39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以有效地削减长江上游来水洪峰,降低中下游洪水位,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自2003年以来,三峡水库已经成功地应对了多次重大洪水,为中下游避免了巨大的损失。例如,在1998年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中下游受灾人口达2.3亿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5。

而在2016年长江发生类似规模的特大洪水时,由于有了三峡大坝的调节,中下游受灾人口减少到1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降低到147亿元。

可以说,三峡大坝为长江流域防洪保驾护航,为国家节省了巨额资金。

航运效益:三峡大坝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航运工程,具有改善航道条件和提高运输能力的作用。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可以实现每天通过300艘船舶,每年通过1亿吨货物。

三峡水库蓄水后,使得长江上游1000公里的河段形成了深水航道,可以通行万吨级船舶,使得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之间的运输距离缩短了40??运输成本降低了35??从这点可以看出三峡大坝为长江流域航运打通了生命线,为国家创造了巨额收入。

供水效益:三峡大坝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供水工程,具有保障城市和农业用水和调节枯水期径流的作用,三峡水库具有39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其中175亿立方米可用于调节枯水期径流。

三峡水库蓄水后,使得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城市和农村用水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源头支持,在枯水期或旱灾期间,三峡水库可以向下游释放水量,缓解干旱危机,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因此三峡大坝为长江流域供水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为国家减少了巨额损失。

综合以上各项效益,可以估算出三峡大坝的防洪、航运和供水效益约为每年500亿元左右。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一些难以量化的社会效益,如减少的灾害风险、提高的生活质量、促进的区域协调发展等。

从防洪、航运和供水的效益来看,三峡大坝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峡大坝就是一件完美无缺的工程,因为除了这些正面的效益,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挑战需要应对。

三、三峡大坝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

三峡大坝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是其综合效益中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部分。这些效益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幸福。

积极作用:三峡大坝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以替代约4000万吨标准煤的消耗,减少约1亿吨二氧化碳、200万吨二氧化硫、100万吨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这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促进水土保持:三峡水库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土保持工程之一,可以有效地拦截长江上游来水携带的泥沙,减少下游河道冲刷和淤积,保持河床稳定。

同时,三峡工程还实施了库区综合治理计划,投资了近300亿元用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这对于改善库区和下游地区的土地质量和防止水土流失有着积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库区和下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三峡工程投资了近100亿元用于建设自然保护区、迁移濒危物种、恢复湿地等生态保护措施,这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白鱀豚、中华鲟、金丝猴等,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事情总有两面性,三峡大坝在生态环境方面也有着消极影响:

三峡水库的蓄水和调节,改变了长江上下游的水文条件,如水位、流量、温度、溶氧等。这对于沿岸地区的气候、农业、渔业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三峡水库的蓄水导致了库区和下游地区的地表沉降,造成了一些地质灾害和建筑损坏,除此之外三峡水库的调节导致了下游地区的枯水期延长,造成了一些航运困难和用水不足。

降低泥沙输移方面,三峡水库起拦沙作用,减少了长江中下游的泥沙输移,影响了河道和湖泊的自然演变,这对于维持长江口和东海岸线的稳定,保护长江口和洞庭湖等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不利影响。

三峡水库的拦沙导致了长江口的淤积减少,造成了岸线后退和海岛缩小,三峡水库的拦沙导致了洞庭湖的淤积增加,造成了湖泊面积缩小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增加污染风险:三峡水库的蓄水和调节,增加了库区和下游地区的污染风险,影响了水质和人民健康。这主要是由于库区和下游地区的工业、农业、城市等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导致了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盐等污染物的累积和富集。

例如,三峡水库的蓄水导致了库区的缺氧现象,造成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减慢和甲烷等有害气体的释放,三峡水库的调节导致了下游地区的富营养化现象,造成了水华等有毒藻类的爆发。

综合以上各项作用和影响,可以看出三峡大坝在生态环境方面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风险。因此,需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三峡大坝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正面效应,减轻负面影响。

结语

如今17年过去了,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总体而言,三峡大坝是一项具有巨大效益和价值的工程项目,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更为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峡大坝已经实现了投资回收,并且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社会角度来看,三峡大坝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福祉带来了巨大好处。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亏或赚来评价三峡大坝,而应该用更加开放、包容、理性、科学的视角来看待三峡大坝。我们应该既肯定三峡大坝所取得的成就,也正视三峡大坝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应该既享受三峡大坝所带来的效益,也承担三峡大坝所带来的责任,我们应该既维护三峡大坝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也促进三峡大坝的和谐与共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评价三峡大坝,也才能真正地利用和发展三峡大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110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