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原本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年纪,甚至以目前的平均寿命来看还有点年轻,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妇女,竟然要在床上度过下半辈子。
余女士刚退休两年,躺在家里享福了两年,她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看电视、跳跳舞,和女儿聊聊天关注她找没找到男朋友,要么就和周围的人吵架找找乐子。
生活很惬意,但她有一个不怎么好的习惯,就是吃东西有问题。
余女士是湖南人,饮食上面重油重腻,因此168cm的她体重接近160斤,丈夫、女儿说她她也当做无所谓,她说:“人生短短几十年,开心快乐最重要”。
那天晚上,余女士吃了一大碗面条后说头有点痛,丈夫问她:“是不是感冒了”?
余女士摇摇头:“不太像感冒了,应该不是吧”。
丈夫建议道:“那你要不要直接去睡觉”?
余女士点点头:“我去睡一下吧,感觉喘不过气了”。
随后余女士就去卧室躺下了,当时时间晚上八点多,过了两个小时,余女士的丈夫也走进了卧室准备休息,他习惯性的叫了余女士几声,结果发现她毫无反应,丈夫打开灯,发现余女士浑身冷汗双目紧闭。
意识到不对劲的丈夫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余女士送到了附近的三甲医院急诊科做检查。
医生立即将余女士转入抢救室,并且做了大脑CT检查,发现余女士的左颞部有一个出血灶。
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中风”了。
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也就4.5小时左右,最好在2小时内清除血肿,急诊医生当机立断使用止血药和降颅内压方式保守治疗。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两小时后余女士的情况终于得到了缓解,生命体征安稳。
随后,余女士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戴上了呼吸机。
两三天后,余女士总算是恢复了意识睁开了双眼,但是大家敏锐的发现,余女士的右侧肢体出现了软瘫的症状,无论她怎么努力,就是感受不到右侧肢体的存在。
余女士崩溃了,她也没想到自己明明还这么年轻,却一不小心就患上了这样的毛病,而且医生告诉她,如果半年内无法彻底恢复,那么她很有可能这辈子都会瘫痪在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脑卒中发生率为0.345%,每十万人里面就有三百多位脑卒中患者,而且致残率是50%-80%,对患者的未来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事后常见的后遗症有以下几点:
①,肢体瘫痪。
脑卒中发生后可能会导致肢体的部分甚至完全瘫痪,最常见的是一侧身体的瘫痪,从而影响患者的行走、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与脑卒中血流中断发生的部位有关。
②,言语和语言障碍。
脑卒中可能导致失语症(失去语言能力)或言语障碍,患者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或表达自己的意思。
③,吞咽困难。
脑卒中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这可能引起呛咳、进食问题或营养不良。
④,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问题。
⑤,情绪和行为变化。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经历情绪波动、抑郁、焦虑或易激动等问题。他们可能还面临调适能力下降和行为改变的挑战。
⑥,视觉和空间感知问题。
脑卒中还会导致患者的视觉出现问题,如视野缺损、双眼失明或视觉感知问题进而影响平衡和空间导航能力。
因此脑卒中的危害是非常广、大的,不想下辈子没办法生活自理的话尽量还是避免这种疾病。
脑卒中的发生和饭后这些习惯有关
纵观余女士的脑梗发生,医生认为和她平时的这些习惯有关,固然饮食习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饭后的小细节也决定了脑梗的发生。
1、吃饱后直接睡觉。
在吃饱饭后躺着睡觉可能会增加患脑梗风险,这是因为躺在床上会使血液在体内停留更多时间,使得血液更容易凝结成血块,也就是所谓的血栓。如果发生血栓形成堵塞了脑部血管,则可能导致脑梗。
此外,饱餐过后,身体会集中血流到胃肠道来帮助消化,这会导致其他部位的血流量减少,包括脑部。如果此时躺着不动,血流量减少会导致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容易产生血栓。
因此,建议在吃饭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躺着睡觉,尽可能地让身体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消化过程,同时避免在躺着睡觉前长时间站立或活动,以减少血压突然降低的风险。如果您有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胆固醇等,那就更要避免吃饱饭后马上睡觉,很危险的。
2、吃饱饭后立即洗澡。
有不少人习惯吃饱饭后马上洗澡,认为这可以节约时间,事实上可能会增加患脑梗风险。
这是因为洗澡过程中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而此时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容易产生血栓。
除此之外,洗澡时水温过高也可能导致血压下降,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一些人在洗澡时还会用大量的香皂和沐浴露,这些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刺激皮肤,进而使血管扩张和收缩相对较快,增加脑梗的风险。
因此,建议在吃完饭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洗澡,以便让身体有充分的时间消化食物,并且保持血压稳定。
同时,在洗澡时不要使用过于热的水温,控制水温在37℃到40℃之间,并避免使用过多的香皂和沐浴露,以减少对皮肤和血管的刺激。
3、吃饱以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在吃饭后,身体会将血液流向胃肠道来帮助消化食物。如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大部分的血液流向了工作的肌肉,而脑部的血流量可能会相对减少。这样一来,脑部供氧和营养的供应可能不足,容易导致脑缺血。
剧烈运动时会让身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水分减少。这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血液流动性较差,血栓形成的概率也就增加了。如果发生血栓形成并堵塞了脑部血管,脑梗就可能发生。
医生建议大家在吃饱饭后等待适当的时间最少大于半小时再进行剧烈运动,以便给身体足够的消化时间,并避免血流过分集中于肌肉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如果您计划进行剧烈运动,建议先进行适度的热身运动,以提高血液循环和身体适应能力。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有助于维持血液流动性,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避免哪些行为也可以减少脑梗发生
·避免过度饱食。
大量进食会导致血液流向胃肠道来帮助消化食物,从而降低脑部的血液供应。因此,尽量控制食量,避免过度饱食。
·避免过度用力或紧张情绪。
过度用力和紧张情绪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风险。要尽量避免过度用力,例如举重或剧烈运动,同时学会放松身心,管理情绪。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坐着或站立不动,会让血液循环不太畅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建议适时活动身体,改变姿势,促进血液循环。
总之,脑梗是风险较大的一种疾病,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还在不断的升高,因此希望大家有针对性的避免,不要让自己后悔终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0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