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位美丽的女医生被哨兵拦下,要求出示通行证。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掏出一颗手榴弹,对哨兵说:“这就是我的通行证!”
这个英勇的女医生名叫刘亚玲,出生于1963年。
1984年8月,刘亚玲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在学校学习期间,她对医学统计学有着深入的理解,通过统计相关数据,她发现了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伤员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小伤逐渐恶化变成大伤和重伤。许多伤员因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不幸丧命。
深感痛心的刘亚玲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上战场救治伤员,拯救他们的生命。
可她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了北京301解放军总医院。这份工作让人羡慕不已,但她却对此并不满足。当时,老山轮战正在激烈进行,前线的医护人员极度短缺,许多士兵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离世。
“我听说前线的医护人员非常紧缺,许多士兵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离世,我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刘亚玲向医院领导诚恳地说道。
医院领导听了刘亚玲的请求,沉吟片刻后说道:“亚玲,你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但是战场环境恶劣,你一个女孩子可能无法适应。此外,战场上的危险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刘亚玲听后倔强地回答道:“领导,我知道您是担心我,但是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如果因为害怕危险而放弃治疗病患,那我还算什么医生呢?”
医院领导听了刘亚玲的话,心中不禁有些感动。他深知刘亚玲的决心和毅力,于是便同意了她的申请,但却遭到亲友的劝阻。
得到批准后,刘亚玲兴高采烈地开始为前往老山战场做准备。她整理了医疗箱和手术器械,备好了药品和绷带,还特地学习了战场急救技巧。
在临行前,亲友们都来送行。他们担心刘亚玲的安全,纷纷劝她三思而后行。
“亚玲啊,你去了战场,要是受伤了怎么办?你还是留在内地的大医院吧。”一个亲友关切地说道。
“是啊,亚玲,你可以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工作,没有必要去冒险。”另一个亲友附和道。
刘亚玲看着关心自己的亲友们,心中不禁有些感动。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去前线救治伤员,于是她坚定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但是我不能放弃。我必须去前线,尽我所能去救治伤员。”
最终,在刘亚玲的坚持下,她顺利来到了文山67医院。在这里,她日以继夜地工作着,救治了许多受伤的战士。
这所医院,尽管与前线近在咫尺,但刘亚玲却始终无法如愿以偿地前往前线战场。她曾不厌其烦地7次向医院领导提出申请,希望能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然而每次都因各种原因被拒绝。
医院领导以她的年纪和性别为由,认为前线战场太过危险,不适合她这样的女孩子。他们告诉她,战场是残酷的,甚至没有女人能够在那里生存下来。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亚玲心急如焚,一秒钟都不愿意浪费,她渴望尽快赶到前线,多救治一个战士也是一个贡献。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刘亚玲毅然决定投身于前线战场的医疗救援工作。她深知战争的残酷,却义无反顾地申请了一个月的探亲假,携带医疗用品,前往营级救护所协助救治伤员。
年轻的刘亚玲不仅容貌秀美,更有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她以其热情活泼的性格,迅速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假期结束后,刘亚玲将她在前线的工作经历和救治成果一一记录下来,寄给了医院领导。
医院领导在收到信后,被她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所感动,也深感惋惜。他们担心她的安危,两次派人前往接她回医院,但都被刘亚玲坚决拒绝。她坚定地表示,她要继续留下来为战士们服务。
据统计,刘亚玲先后六次前往前线,其中三次未经批准。她深入战壕,到过十四个阵地,跟随救护组参加拔点战斗三次、阵前出击四次。在这些日子里,她倾尽全力救治了130余名伤员。
但期间,她还是在救护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1987年1月5日,部队即将进行一场关键的拔点作战。
刘亚玲这位位胆大心细的女医生,决定提前一天抵达营部指挥所,申请前往前沿救护所。
然而,副团长出于安全考虑,并未批准她的请求。但刘亚玲并没有被打败,她决定偷偷地前往战场。
在穿越敌人的火力封锁地带时,不幸的是,刘亚玲臀部中弹负伤。然而,她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个消息,而是独自跑到一个隐蔽的角落,默默地将弹片取出来。
取出弹片后,刘亚玲没有休息,而是立即前往前沿救护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抢救受伤的战士们。
在她的辛勤工作和与其他几名卫生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挽救了25名伤员的生命,无一人牺牲。这是对她的无私奉献和专业技能的最好肯定。
就在这次战斗后的第三天,刘亚玲得知部队又将投入新的战斗。她毫不犹豫地再次要求上战场,并为此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事。
刘亚玲铁了心要前往前线,她相信自己可以为战士们做出贡献。一天晚上,她偷偷跟在部队后面,试图借着夜色掩护通过哨卡。
然而,她的行踪被哨卡的战士发现。一名战士走上前来,严肃地对刘亚玲说:“这里是军事禁区,你不能继续往前走了。”
刘亚玲急切地解释道:“我知道,但我是一名医生,我必须去前线救治伤员。让我过去吧,我保证不会给你们添麻烦。”
战士们听了她的话,心中大为感动。但他们也明白,纪律是铁的,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违反。因此,他们挡在门口,坚决不让她通过。
面对战士们的坚决拒绝,刘亚玲一度感到无助和失落。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知道,时间紧迫,每一秒钟都有可能在战场上有人受伤。于是,她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我的通行证!”刘亚玲掏出一枚手榴弹,向战士们展示。
“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为了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白白死去!”她含着泪说道。
这一刻,战士们被刘亚玲的勇敢和执着所打动。最终,一名战士冒着处分的风险,为刘亚玲打开了门。
通过,刘亚玲追赶着大部队,深入猫耳洞,在那里建立了简易的医疗手术室。她肩负起了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每天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精心照料着每一个伤员。
在前线的日子里,刘亚玲凭借着丰富的医疗知识和坚定的决心,无数次将伤员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仅在守卫老山的战斗中,她就成功抢救了25名战士。
期间,她的英勇事迹在部队里传颂着,其中有一件被人们广为流传的故事。
那一次,炮兵高海元不幸被越军的炮弹炸伤,他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恰巧这一幕被刘亚玲看到了,她毫不犹豫地冲向了炮火纷飞的前线。
“高海元!”刘亚玲大声喊着他的名字,冲到他身边。她看着高海元痛苦的表情,知道情况不妙。
“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马上离开这里。”刘亚玲坚定地对他说。她迅速评估了一下高海元的伤势,发现他的伤口很严重,需要立即救治。
“来,我背你。”刘亚玲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示意高海元趴到她的背上。她紧紧地抓住高海元的手臂,挺直腰杆,一步步向着安全的地方前进。
“高海元,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很快就能够得到救治。”刘亚玲不停地安慰着他,同时注意着脚下的地面,避免踩到地上的坑洼和石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行进,她们终于来到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刘亚玲赶紧为高海元进行急救处理。她剪开了高海元身上的衣服,仔细检查着伤口,发现他的肋骨断裂,肺部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高海元,你听着,你现在的情况很严重,但是不用担心,我会尽全力来救治你。”刘亚玲沉着冷静地对他说。她迅速进行了初步处理,然后开始为他输液。
在这个过程中,高海元一直紧握着刘亚玲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和信任。他感受到了刘亚玲的关爱和温暖,这让他原本绝望的心情变得明亮起来。
为了更好地处理伤口,刘亚玲剪开了高海元破碎不堪的衣服。
正当刘亚玲准备为高海元包扎输液时,这位年轻的小战士突然羞愧地大声喊道:“不,不,我自己来弄吧!太麻烦你了!”
刘亚玲听到这话后,善解人意地安慰他说:“我都30岁了,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大姐姐。姐姐为弟弟包扎,这有啥客气的啊?”
事实上,那一年刘亚玲才刚刚24岁,本该是花样年华的她却为了抢救伤员而奋斗在战场上。为了消除小战士的顾虑,她硬是将自己说成了大姐姐。
事后,高海元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眼眶红润,感激地说:“当时要是没有刘亚玲姐姐,我可能已经死在老山战场上了。”
刘亚玲的事迹在部队里传开后,人们无不被她的勇敢和无私所感动。在战场上,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和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无数中国战士的生命。因此,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战地女神”。
在老山的四年的岁月里,刘亚玲以其高超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拯救了无数在前线战斗的战士,为此她被授予了一等功。然而,她的选择并未因此而停止。
2004年,刘亚玲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辞去了西京医院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选择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开设了一家乡村全科医院,为最基层的百姓服务。
她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于贫困的患者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取得了成功,她也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白衣天使”。
尽管这样赚不到什么钱,但她对此毫无怨言。
最终,她的事迹被央视报道,她被评为“最美乡村医生”。
刘亚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她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0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