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为人民服务的人大代表,却公然在会议上提议:每个人必须每个月拿工资的一部分出来捐钱做慈善,而且这件事情要立法。
时隔10年,全国人大代表周森的荒唐提议再次上了热搜。
一个人人皆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一个堂堂的人大代表会说出如此荒唐的言论?当年的周森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离谱的提案,这样的提案又为今天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人大代表要求每人每月捐钱做慈善
“我们的慈善机制还不够完善,每个人的工资必须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慈善公益,就像纳税一样,比如说超过3500块钱多少税,超过5500块钱多少税。按照国家的法律程序,只有慈善立法,我们所有的国民才会弘扬它。”
在短视频中,这段声音洪亮的文字让所有的网民非常愤怒。
慈善本就是一个出于个人自愿和责任感的一种行为,却没有想到竟然要被人强制上到法律的层面了。
网民们看过这种爆火的视频后纷纷在下面评论:这是哪个愚蠢的人大代表提出的案例?他有没有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做慈善呢?
还有网友直接点题:典型的脱离群众,他根本不知道老百姓一个月挣多少钱,站着说话不腰疼!
此事闹得越来越大,使得网友开始搜索这个名叫周森的人大代表。
原来这项提议是来自10年前,但不知怎的,最近网上突然多了不少关于此类说法的帖子,这给网友的第一感觉就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慈善捐款再怎么好,怎么有利于社会,也不至于强制吧?
大家翻阅资料找了又找才发现,此人在数10年前提出这个提案时已经遭到了大家的炮轰,但不知为何,这个帖子又重新翻红了一把。
追根溯源,周森提出的这些观点来源于当时已经出台的一部《慈善法律纲》。
这个法律提出的时候,政府征求了人民的意见,并且还做了一项调查,而周森所说的那些话则是参加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述的部分观点,所以,这些观点不能代表他个人的全部论述,但也极具代表性。
在当年,他的这个观点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社会的反响几乎是一边倒地不认同周森。
数10年之后,这个提案再次引爆了大众的怒火,或许是因为经济下行导致人民心中不痛快,也或许是别有用心人的推动,周森的名字再次出现在热搜榜上。
有网友犀利地评论:能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也应该是个接触不到群众的人。
果不其然,有不少人人肉出了这个名叫周森的人大代表,原来他竟然是中华慈善总会理事!
当这条消息被爆出来的时候,不少的网友恍然大悟:他恐怕是想薅群众的羊毛到自己的兜里!
二、提案者周森的人生经历
经过网友查证后发现,周森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他是中国现任以左手反书著称于书坛的超级书法艺术家,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一绝”,甚至,中国书法界还称他为“艺术界上的奇迹”。
只不,过他的艺术成就如此之高,却并不影响大众不喜欢他的提案。
周森是1964年生人,父母都是小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在家庭的熏陶之下,他从小就被艺术氛围所包裹。
在改革开放的后期的周森下海经商,获利不少,但他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相反,在从商的20多年时间里,他几乎捐助了20多万元的慈善基金,所以,他是两届中华慈善奖的得主,是继国画大师齐白石后,中国第二位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奖”的中国人。
从事慈善,是因为少时的辛苦经历。出生于贫困地区让周森小时候吃了不少的苦。上山割籽、捡猪草,回家务农,这些都是周森小时候的记忆。
于是他发誓:长大一定要多挣钱来摆脱自己贫困的处境,而且在他的幼年时代,他见惯了和自己一样因为没有钱不得不做重活的孩子们,因此他也决意——一定要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多加帮扶。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初心,才使得他在慈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九岁的时候,周森的艺术天赋被发掘了出来。语文老师惊奇地发现,这个孩子竟然能够在纸的背面用左手写字,而且写得非常的刚正,颇有一股大家之风。在老师的引导下,周森彻底地走上了书法的道路。
他12岁的时候在朋友家里看到了一本破旧的书法字帖,终于千求万求得手,之后他日夜照着练习。白天他上山干重活,夜晚就用手指一笔一画地感受书法的魅力。
经过努力之后,青年时期的他已经小有成就,尤其是在20岁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多愿意指导他书法的老师,而这些无私奉献的事迹也让周森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慰藉:我的成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
所以他更加确立“一定要回报社会,回报大众”的信念。
为了做成这件事情,他苦练自己的唯一的技能——书法。
经过大师指点,他的功夫已经练到了家。1992年,周森到广州参加了中华百爵博览会,在会议上,他着手反写繁体字“龙”的场景震撼了所有人,并获得了大奖。
在三天的时间内,他早年写的二百幅作品都被拿走收藏。
声名大振的周森意识到了自己是来到了人生的重要节点,自那之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扑在了书法上。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名,收获了利,收获了他小时候所定下的目标。
既然屁股没有歪,为什么他的提案那么离谱呢?
三、慈善立法被喷引得一众“专家”言论被扒
2007年5月,周森因为慈善事业做得出色当选为中国慈善总会的理事,自那之后,他跻身社会名流。
2013年,他作为人大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这份荒唐的提案:每一位公民必须从工资捐出一部分用于慈善。
虽然他被社会公认为是一名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家,但他的提案却让老百姓感到非常地不理解。
“不能因为你自己捐了20多万块钱,就要求每个老百姓也这么做,大家挣的钱还没有你手指头缝里漏得多,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周森的提案在社会上掀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不少的群众都骂他“何不食肉糜”。
周森对于这些谩骂从来没有作出回应,因为在这20多年来,他自认为自己为中国慈善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不少。
随着网友们的热议越来越多,周森也出面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
他说:“慈善立法是慈善工作者多年来在探讨的一条路子,也是慈善公益将来要发展的方向,只有慈善立法,我国的国民才会弘扬,一切按照法律。”
虽然周森说得没错,但是老百姓还是不买账,有些激动的网友还要求“有本事你把你的钱全部捐出来”。
可大家查阅资料后发现,周森果然将自己的钱全部捐了出来。
在20世纪末,周森的所有家当全部捐了出去,除了少数的钱用来养家糊口之外。后来,他的个人书法展拍卖获利不少,他仍将所有的钱全部捐给了上海福利机构以及养老院。
不管是非典期间,地震期间,周森的慈善总会总是忙忙碌碌,在帮助人民共渡难关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可不论他做得如何好,这也不是让慈善立法的理由,毕竟,他没有资格伸手拿出别人口袋里的钱。
纵观周森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的人生是非常优秀的,同时这也让大众感到疑惑,明明他也曾是出身较低的孩子,为什么长大之后能脱离群众,说这样荒唐的话呢?
或许,他在慈善这条路上有些极端了,以至于被网友称其《工资抢劫法》。
慈善的两个字一是出于内心的仁爱,二是出于个体的良善,这两个字意味着人们捐出自己的钱是发自内心的。
如同周森所说的那样用法律强制的话,慈善也就不能被称作慈善,直接叫“抢劫”好了。
其实,让大众愤怒的是周森等人的提议太过悬浮,甚至也引得一众专家纷纷跟随。
在近些年来,专家们各种奇葩的言论层出不穷,比如说“把家里的私家车开出去跑滴滴能收入外快”。
这件事让群众气得七窍生烟,毕竟,贫穷的家里又有谁能买得起私家车呢?还有一个专家的话更为离谱:将自己家闲置的房子里租出去,收获租金改善生活。
网友不由得愤怒发言:现在的专家根本不是专家,人人都背着房贷,哪里还有空余的房子租出去?
综合以上来看,不管是周森,还是提出各种离谱言论的专家,他们其实都是脱离了实际,缺乏基本的常识,甚至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做出的建议,所以民众根本理解不了,也无法去实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0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