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小魏档案
编辑|小魏档案
甘蔗是种甜美多汁的水果,而吃剩下的甘蔗渣,我们通常会当成垃圾扔掉。事实上,甘蔗渣的利用价值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
印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似不起眼的甘蔗渣,居然能创造上百万个就业岗位,产值过亿。
我们是否也可以学习印度,合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呢?
一、甘蔗渣:曾经让印度头疼不已的“垃圾”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糖生产国,每年生产约3250万吨糖。但这庞大的产量背后,也带来了大量的甘蔗渣,平均每生产1吨糖就会产生2-3吨甘蔗渣。
据统计,印度每年能产生约6000万吨甘蔗渣。这相当于每年有超过6000座金字塔那么多的甘蔗渣需要处理。
面对庞大的甘蔗渣,印度人曾经试图将其作为燃料使用。
但由于含水量高导致燃烧效率低下,需要燃烧超过4吨甘蔗渣才能产生与1吨煤炭相当的热量,不仅降低了电厂效率,还产生了大量污染。
据电厂老板透露,他们花了大价钱引进了专门的甘蔗渣锅炉,结果效果很差,不仅经常出现故障,还浪费了大量燃料。
此外,试图将甘蔗渣制成肥料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因为甘蔗渣本身营养价值不高,直接作为肥料效果很差,而要提纯有用成分又十分困难。
制造纸也面临成本高昂的问题,处理一吨甘蔗渣的费用比直接进口纸浆还要高上几倍。
于是,大量甘蔗渣只能被随意堆放,在印度高温潮湿的气候下迅速腐烂,散发恶臭。
光是霉变和腐烂的气味就够熏人的了,更糟糕的是还掺杂着尸体腐坏和燃烧垃圾的气味,简直令人作呕。
尤其在每年的制糖高峰期,像金字塔一般高耸的甘蔗渣堆让情况更加严重。光是恒河一地就堆积了上千万吨腐烂的甘蔗渣,严重污染了环境。一些环保人士甚至戏称这里是“甘蔗渣之河”。
这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据统计,被腐烂和焚烧的甘蔗渣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卢比。如果能充分利用,则可为印度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直到20世纪80年代,印度才有一位年轻人想出了解决之道,将成千上万吨甘蔗渣变废为宝!
二、甘蔗渣如何“变废为宝”
甘蔗渣从烦恼变成了宝,成为印度经济的新亮点,源于印度政府出台的塑料限制政策。
当时,“环保”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话题,一位年轻的印度企业家抓住机会,利用甘蔗渣生产可降解餐具。
他投资购买设备,在糖厂附近另外建了一个厂,大量回收糖厂废弃的甘蔗渣。
他通过特殊工艺将甘蔗渣制成了比较环保的可降解餐具,不仅让自己成功致富,同时还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印度政府也给予了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将甘蔗变废为宝所需的技术,是中国企业提供的。
除了将甘蔗制成可降解的餐具之外,印度科学家还找到了另一个处理甘蔗渣的方法——制造工业酒精。
其实,通过发酵工艺,甘蔗渣可转化为乙醇,再经提纯制成工业酒精。这一发现为印度节省了大量酒精进口费用。据悉,每吨甘蔗渣可以提炼出约100公斤乙醇。
更重要的是,甘蔗渣全部转化后不再污染环境。这为印度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甘蔗渣污染问题。甘蔗渣不再腐烂,恒河也恢复了生机。
如今,印度建立了大量的甘蔗渣酒精工厂,每年可处理上千万吨甘蔗渣,既清理了环境,又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面对任何难题,只要用对方法,都可能打开新的大门。
我们应该保持开阔的视野,努力从多个角度思考,将看似的资源纳入利用,这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我国为何不效仿印度,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掉国内的甘蔗渣呢?
三、中国为何不效仿印度?
和印度相比,我国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现状。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大量塑料垃圾。
中国的塑料污染问题十分严峻。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每年的塑料消费量也在持续增加。
数据显示,到了2025年,中国的塑料消费总量可能达到3000万吨,相当于现在的两倍。
这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塑料污染和废弃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中国肩负着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重任。
然而中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又与印度不同。首先,中国的餐饮业更加成熟和规模化。大量外卖业务使塑料餐具需求巨大。
可降解餐具在性能和成本上还难以与普通塑料餐具竞争。
而且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也各不相同,这给新产品推广带来了极大困难。还有就是,中国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不一,许多人仍注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所以,中国不能简单复制印度的模式。
虽然没有将甘蔗渣制成可降解餐具,但中国变废为宝的方式,比印度要高明一大截。
早在很多年前,中国科研人员就在加工利用过程中发掘了甘蔗渣的更多应用潜力。
我国可以利用甘蔗渣提取糠醛,这种化学物质具有隔热性能,已经成功应用于多项国产火箭和航天工程。
例如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就使用了以糠醛为主要原料的隔热材料,保证了航天员的安全。相比之下,单个用甘蔗渣制成的餐具,售价仅在1.2元左右。
另外,中国在甘蔗渣制浆造纸方面也较早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目前己实现了100%的甘蔗渣造纸利用率,全国多个制浆和造纸项目的年处理能力均达到30万吨规模。这种大规模应用对纸张生产的成本具有重要降低作用。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中国建立了长达200米的废气净化设施,将甘蔗渣深加工过程中的有机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再生产出可燃气体,从而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排放。
这一点也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环保理念。
当前,中国科研人员正在尝试用甘蔗渣开发高强度的建材和复合材料,这些新材料轻便耐用,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家具等行业,具有数十亿元的市场空间。
这也是甘蔗渣应用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作者观点:
尽管印度的餐具生产获得了成功,但中国通过持续研发,使甘蔗渣利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显然更胜印度一筹。
这不仅提高了渣料的附加值,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
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甘蔗渣在材料科学、能源化学等高新技术领域还将有更多应用被发掘。中国企业如果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就能在甘蔗渣绿色循环利用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0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