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比癌症更可怕的脑卒中,日常如何预防,饮食中应重点关注这四点!

你有没有发现,好久不见曾经认识的一个人,偶尔再见的时候,突然就“6+1”了!

前些天见面的楼下邻居还好好的,再见面的时候,就看到双腿拉拉,大家都叹息,这么年轻就……

脑卒中,我国城市死亡率是占第一的,每年有超190万人死于这种病,所以大家不再陌生,生活中,经常有人把它比喻成“藏在身体里的炸弹,太折磨人了”,无论您以前再厉害,再风光,再干净,一旦得了此病,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一片狼藉,苦不堪言,且受很多人的歧视。因为最好的结果,也会留有后遗症或致残,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这种疾病给国家以及家庭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预防势在必行!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医学名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之为脑卒中。

脑卒中可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类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在60%-70%,以脑梗死为代表;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出血为多见,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脑溢血。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要如何预防呢?

虽然脑卒中的患者,我们随处可见,也不乏了解一些,又或者亲身经历过,但要问问你是怎么得的,或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能够避免此病的发生,那你可能就不知道了。再说如何预防之前,先得了解一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即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没法干预和改变的,即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就是可以干预改变的,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也就是说,如果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那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能显著降低。

(1)预防高血压

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率正相关,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果再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因素的重点就是要控住血压的稳定性,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

(2)积极治疗心脏病

心脏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哪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损害(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在任何血压水平上,有心脏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以上。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

(3)控制好血糖、血脂水平

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高于男性,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危险性大于未使用胰岛素患者。35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2倍,由此可见,积极治疗和控制好血糖水平很关键。

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低都是危险因素,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药物积极参与治疗。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脑卒中的防治离不开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防治,也离不日常饮食营养,即便是接受了药物治疗,日常饮食营养也是基础,只有两者结合,才是最佳干预方案。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重点关注这四个方面:

第一、饮食清淡、低脂、少盐、少糖

长期钠盐摄入过多,会降低动脉壁的弹性,使血压升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减少膳食脂肪,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降低血压,因此,在饮食中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5克为宜,烹调油以植物油为主,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25克,不能超过30克。精制糖、游离糖的摄入25克以内。减少或避免肥肉、荤油以及动物内脏、人造奶油等的摄入。

第二、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质、钙、钾、镁食物的摄入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比如精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可影响到血压的激素因子,钾、钙可促进尿钠的排出,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瘦肉、鸡蛋、牛奶、大豆或其制品、鱼虾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深色蔬菜、菌藻类蔬菜等。

第三、控制体重在适宜范围

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共同致病危险因素,所以一定要通过控制膳食能量、增加身体的活动量来控制好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饮食中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抑制脂肪的堆积,比如全谷物、粗粮代替一部分主食食用,多吃能量、GI指数低的蔬菜水果。

第四、戒烟限酒。控制好情绪

脑卒中与持续吸烟的量和吸烟历史长短有关,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过量饮酒或长期饮酒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经常饮酒或过量饮酒会增加心律不齐和心脏内壁运动异常而引起脑栓塞,诱发高血压,并增加血小板凝集,激活凝血系统,刺激脑血管平滑肌收缩或使脑代谢发生改变。所以最好戒烟如饮酒要限量。酒精量摄入控制在不超过15克(相当于4%的啤酒450ml,12%的葡萄酒150ml,38%的白酒50ml,52%的高度白酒30ml)。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022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