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他可能是海南最有名的外国人

“在中国,我是个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

作者:刘舒扬

生活在海南的外国人中,31岁的哈萨克斯坦 小伙鲁斯兰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

他身体里流淌着珍稀的RH阴性血。据中国科学院网站2020年数据,在亚洲,拥有这一血型的人群只有不到千分之五。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在一场演讲中提到了海南大学留学生鲁斯兰在中国无偿捐献“熊猫血”的故事。于是他开始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熊猫侠”。

2018年中国宣布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他于次年应聘成为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海南经发局)首位外籍员工,从此为海南的国际传播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奔忙。

环球人物记者是在海口的一家咖啡馆中见到鲁斯兰的。他高大强壮,有着同这座城市多数人一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又带有高鼻深目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不久前,他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海南人”。昔日孤身一人来到中国的少年,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鲁斯兰在中国走过的14年不只关乎其个人生活和自身前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图景——当个体的浪花遇到浩荡的时代春潮,会碰撞出怎样的奇妙回响。在当下中国以及全球发展的长卷中,千千万万如鲁斯兰一般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所处的世界。

“全球新闻官”

鲁斯兰是海南经发局的全球新闻官,负责向全球推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和投资机遇。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上总有他的身影。

海南经发局是消博会承办方之一,作为工作人员,穿一身笔挺西装的鲁斯兰在展厅跑来跑去。在这个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上,他常常是最忙碌的人之一。

消博会之外,这位全球新闻官时常要参加一些节目录制或赛事活动。

比如今年7月28日的晚上,作为开幕式火炬手的鲁斯兰就和其他30名火炬手一起,共同点燃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火炬。

·2022年3月1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倒计时30天暨“消博号”首航仪式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举行。这是鲁斯兰站在全球首架消博会主题彩绘飞机前。

不过,全球新闻官是一个虚职。鲁斯兰真正有工资的职务,是海南经发局对外联络部副主任。今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达到硬件封关条件、压力测试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联系驻华使领馆、接待外国企业、筹备来年消博会……鲁斯兰的“待办事项”一件接一件。

记者们需要在这种近乎密不透风的日程中找空隙采访鲁斯兰,但如果你是一名属意海南的投资者,那么只需拨打热线4008—413—413,准能在几分钟之内联系上他。

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球服务热线,鲁斯兰设置了呼叫转移,手机也能接听打给这个号码的电话,保证它24小时畅通。

鲁斯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从2021年热线开通到现在,他和同事们已经接到了近1万通电话,国际国内200多个企业陆续落户海南。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的口号是“投资海南,我们为企业跑!”

鲁斯兰在海南大展身手,而这一切,是从远在里海之畔那座叫做“阿特劳”的城市开始的。

“狮子”与“蓝天”

“阿特劳”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河流三角洲。

阿特劳市是阿特劳州首府,位于亚欧两大洲的界河——乌拉尔河流入里海的河口处,盛产名贵的黑鱼子酱。它的纬度比中国黑龙江的大庆还要高,整体气候与西伯利亚地区接近。

1992年5月24日,鲁斯兰出生在这里,在当地语言中,这个名字代表了一种勇武强壮的动物——狮子。

·阿特劳市一座横跨乌拉尔河的大桥。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地图上出现了许多新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其中一个。

1991年12月16日,作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正式宣布独立。同时,全球化也使得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

哈萨克斯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的。作为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新一代,鲁斯兰的成长经验与祖国的飞跃相伴相随。

阿特劳有“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之都”之称,油气资源丰富,聚集了一大批国际石油公司,有许多外籍员工。鲁斯兰十二三岁时,有一次去家附近的足球场踢球,看到对方队伍中多了两名黑皮肤球员,一问才知道,他们就在炼油厂工作。

那是鲁斯兰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外国人,“非常激动,也很紧张,尝试用自己很啰嗦的英语去交流”。

与中国的缘分也是在这种国际交往中孕育的。那时,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较多依赖能源和有色金属输出,电机、音像设备等机电产品要大量从中国进口。

鲁斯兰从小跟妈妈一起生活,母子俩经营着一间十几平方米大小的商店,店里卖的电池、录像带播放机、DVD播放机等,都来自中国。

那些进货的记忆至今还很清晰。小店的货源地是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边境城市阿拉木图,距离中国新疆不过300公里。鲁斯兰和妈妈一年要去五六次。

有时订购的货物多达四五十箱,得走单独的货运列车,母子俩先乘火车回阿特劳。得到货物到站的消息后,鲁斯兰再叫上相熟的同学朋友一起去接站,多晚接站都有过,凌晨一两点也是常有的。

夏天天热,地面时常因下雨变得湿滑 ;冬天又特别冷,冻得人直哈白气,但鲁斯兰他们可不管这些。接到货后,因为没有仓库,少年们把一个个箱子直接搬进鲁斯兰家里,当天分好类,第二天一早送到店里,上架售卖。

鲁斯兰家售卖的货物当中,DVD播放机总是最受欢迎的。鲁斯兰也爱看。所以香港动作电影黄金时代的风,也吹到了中亚遥远的石油城,李小龙、成龙,是鲁斯兰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还有那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年幼的鲁斯兰看着荧幕上那只腾云驾雾、千变万化的毛猴,感到新奇极了。少年依据这些片段,丰富着对远邦异域的想象。

2009年,鲁斯兰进入阿特劳当地一家职业学院学习经贸专业。有一天,他在家看电视,画面中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正在发表演讲。

“他提到我们国家要努力发展,要进入世界前30个最发达国家行列。他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年轻人要出一份力,好好学习,甚至可以出国留学。

鲁斯兰记得很清楚,当时总统特地强调,中国发展得很快,如果可以,年轻人就去中国,学习汉语,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鲁斯兰想到家里的小店,“如果我会说中文,就可以直接去中国采购。而且我总觉得,这个国家有很好的未来”。他翻开中国地图,一个位于最南端的椭圆形岛屿跃入眼帘,上面写着两个字——“海南”。

那年初秋,17岁的鲁斯兰独自拉着一个行李箱从阿特劳乘火车到阿拉木图,再换乘大巴入境乌鲁木齐。那天清晨,车子行驶在山间,路过一个服务区时,他下车活动身体,看到不远处一个很蓝很蓝的湖被环抱在群山之间,山顶还覆盖着皑皑白雪。

后来他辗转抵达海口,进入海南大学学习中文。海南的景色和家乡截然不同,蓝天白云,椰风海韵,鲁斯兰给自己起了个美妙的中文名字——“蓝天”。

·鲁斯兰在海南的山中。

“熊猫血”

第一次献血纯属偶然。

那时鲁斯兰入学没多久,下课后他到学校的第二食堂吃午饭,看到一辆巴士停在距离食堂门口二三十米的地方,车门处有十几名同学正在排队。有人告诉他,这是无偿献血活动。

于是就有了第一次献血。他这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按规定,健康公民的献血间隔不能少于6个月。那之后,鲁斯兰保持着每年1到2次的献血频率。

2013年9月7日一大早,几位记者来到海南大学,邀请来自哈萨克斯坦的20余名留学生集中到一间房内,共同观看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直播。

视上的画面是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主会议厅,面对近300名听众,习近平主席讲述了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故事。习近平主席的声音温和而坚定:“第二个是,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

“鲁斯兰?”听到自己的名字,鲁斯兰觉得奇怪,“可能不是我吧。

“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了贡献。”习近平主席继续介绍着。

“海南大学除了我没有别的鲁斯兰,而且我也每年献血,那应该是说的我吧?”鲁斯兰有点蒙,“一位国家领导人提到一名普通学生,还是留学生的名字,怎么可能?

·2013年9月7日,正在观看直播的鲁斯兰(右)。(视频截图)

男孩的命运已经转弯。几天后的9月11日,在海南大学秋季留学生开学典礼上,因其“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鲁斯兰被学校授予“突出贡献奖”。他同时还与学校其他16名留学生一起获得“海南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

鲁斯兰说自己很幸运,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在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已成典范的今天,这份“幸运”的内涵或许又丰富了许多 :

那是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且在那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

“因为献血而被习主席点名这件事绝对是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被大家记住,并在日后得到很多帮助。”鲁斯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结识了后来的妻子、蒙古国女孩格日乐。2015年从海南大学本科毕业后,他们一起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鲁斯兰学习的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中哈两国跨境物流运输问题。毕业后,他回到家乡阿特劳,在一家化工设备制造公司工作。

鲁斯兰的工作性质类似翻译,需要他不断地在汉语、俄语和哈萨克语之间来回切换。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做得很出色。可他总感觉施展不开。

那个几千公里外的岛屿好像在向他呼唤。

机会很快来临。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第二年,海南经发局面向全球招募人才。鲁斯兰振奋不已。“我在不断观察这个国家,观察这里的发展、潜力、动向,想要在这种观察里抓住自己的机会。”他回到海口,投递出简历。经过层层考核,鲁斯兰在那一年8月正式入职,成为海南经发局的第一名外籍员工。

“我不是外人”

在海南经发局,联系企业时,鲁斯兰有联系企业的独门诀窍。

他注册了多个海外社交平台账号,领英是“最好用的”。在这个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鲁斯兰摸索出招商引资的新玩法——

首先要表明自己是谁。他每周搜罗集纳一次海南当地媒体对经济领域的报道,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后发布到社交平台。

其次要主动出击。用户职务信息都是公开的,一旦明确目标企业,鲁斯兰便能快速定位可供联系的对象。

瑞士奢侈品公司历峰集团就是这样来到海南的。鲁斯兰设置好筛选条件,顺着列表中的结果挨个申请添加好友。“有的人理你,有的人不理你,可一旦对方感兴趣,就是一个特别好的match(契合点),下一步就可以约个视频会议或者线下会面,最后争取请它落地海南。

·鲁斯兰正在向潜在的投资者推介海南。

2021年5月,历峰集团参加了首届消博会后,便从参展商变成投资商。当年10月,历峰集团在海口注册全资子公司。截至目前,历峰集团已在海南开设14家独立店,包括卡地亚、梵克雅宝、江诗丹顿等。

“我们消博会的招展之所以做得好,都是得益于这种高效直接的沟通方式。”3年间,消博会的展览面积从首届的8万平方米扩展至第三届12万平方米,参展品牌从2600多个增加到3300多个,进场观众也从24万人次增多到32万人次。

最后,等线下见了面,打动投资者还走心。

2022年11月,时任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即将到海口开展投资考察。鲁斯兰立即着手寻找德国与海南之间的联系。

20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人类学家两次深入海南岛黎族人居住的地区,对黎族的习俗、技艺和社会生活等做了详细的田野调查,著有《海南岛的黎族》一书。

这本书在人类学界名声很大,被视为外国学者研究黎族的权威著作。鲁斯兰想找德文原版,可找了一圈,只有中文译版。

他最后打听到海南一家出版社,“出版社的领导和我说只有PDF版本,我说没关系,可以的话请发给我”。他把它装帧成书册,双方会见时,贝瑞德接过“书”一翻,分外惊喜。

鲁斯兰还准备了一件“秘密武器”——一份德国香肠。

当年大众汽车集团把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员工规模超出了城市承载能力,大众汽车集团为此成立肉制品加工厂,没想到生产出的香肠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大众汽车集团的经销员也会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顾客。

但了解这一故事的人并不多。鲁斯兰有位在海南创业的德国朋友,从事德国香肠生产加工,自然熟知这段历史。午餐时香肠一上桌,大众汽车集团方面的反应说明了一切 :又是一重惊喜。

这惊喜是多方碰撞出的成果,它来自到海南寻求机会的外国企业,来自宣传海南的“新海南人”,来自“闯海”的外籍人才。

一个月后,海南省政府代表团在沃尔夫斯堡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以及贝瑞德等再次见面。今年4月,海南省委领导在海口会见了来自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客人。健康通畅的交流机制逐渐建立。

如今,“熊猫侠”鲁斯兰仍尽量保持每年1到2次的献血频率。海南、武汉、保定、廊坊、北京……他加入了好几个城市的献血微信群。海南省血液中心有他的联系方式,必要时可以“一键直呼”。

从想给家里的小店找货源到成为中国的一名全球新闻官,鲁斯兰与中国的故事,看似不寻常却又在情理之中。或许就像他所说的,中国欢迎优秀的外国人才、国际人才在中国发展,这里开放包容,“在中国,我是个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

(本文有删节,全文刊载于2023年第21期《环球人物》杂志)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编    审: 凌   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97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