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秸秆禁烧:基层为环保付出巨大代价,十年来的成本是什么?

每年的秋冬季节,北方农村都会出现一片片的火光和浓烟,那是农民在收割完庄稼后,焚烧剩余的秸秆。这种做法虽然方便快捷,但却给空气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为了治理这一顽疾,国家和地方政府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实施秸秆禁烧政策,要求农民不得随意焚烧秸秆,而要进行还田或综合利用。为此,政府出台了各种补贴、奖惩、监督、考核等措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打响了一场“蓝天保卫战”。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基层干部和农民是否真正受益了呢?他们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付出了多少成本呢?他们对这项政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一、秸秆禁烧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秸秆禁烧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农惠民的好事。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首先,秸秆禁烧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根据调查 ,为了完成还田或综合利用的要求,农民需要增加灭茬、打捆、深翻等工序,每亩地平均增加50~100元左右的机械作业费用。而且,在一些地区由于耕作时间紧张、土壤条件不佳、农机服务不足等原因,还田或综合利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只能将秸秆堆放在地头,等待政府的处理。这样一来,不仅占用了宝贵的耕地资源,还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其次,秸秆禁烧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质量。虽然理论上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秸秆在土壤中充分降解和沤肥。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秸秆粉碎不彻底、深翻不到位、微生物活性低等原因,秸秆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很慢,甚至会发酵发酸,导致土壤酸化、病菌滋生、杂草繁殖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作物的出苗率、生长进度、抗病能力等方面,造成作物减产或劣化。有农民反映 ,几年禁烧下来,土壤里秸秆已经比土都多了,田越来越差。

最后,秸秆禁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政策执行的不均衡和不严格,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偷偷焚烧的现象。

有的农民为了避开监测和处罚,选择在夜间或者雨雪天气焚烧;有的农民为了减少火点数量,选择集中焚烧或者深埋焚烧;有的农民为了规避责任,选择在他乡或者他人地里焚烧。这些做法都会造成空气污染的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执行的不合理和不科学,一些地区将焚烧污染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污染。有的地区为了实现零火点目标,采取了强制式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方式,导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和财政资金投入;有的地区为了实现秸秆还田目标,采取了大量的化学药剂和农机作业的方式,导致了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

二、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执行秸秆禁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要想实现秸秆禁烧目标,最终还是要靠基层干部和农民的配合和执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承受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这些困难和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任务压力。秸秆禁烧已经成为基层工作的“硬”任务

秸秆禁烧已经成为基层工作的“硬”任务,这意味着基层干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所辖区域内没有任何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否则就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和问责。这对基层干部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和物质的负担,也是一种对他们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基层干部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如: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和后果,自觉遵守禁烧规定。

加大监督检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置火点。同时,动员村民、志愿者、学生等参与巡查,形成全民监督的局面。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禁烧规定的农民,依法予以罚款、拘留、行政拘留等处罚。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降级、撤职等处理。

加大补贴支持,对农民进行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的补贴或奖励。同时,提供农机服务、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帮助。

尽管基层干部做了这么多工作,但是仍然难以彻底杜绝焚烧秸秆的现象。一方面,农民对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的效果和收益不满意,认为增加了种植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田间地头,也难以阻止一些农民的偷烧行为。

因此,在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过程中,基层干部和农民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强制执行禁烧规定,农民为了减轻负担而反抗或逃避禁烧规定。

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也不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上文我们分析了秸秆禁烧政策的背景、目的和执行过程,以及它给基层干部和农民带来的困难和矛盾。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认知和态度两个方面,探讨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秸秆禁烧政策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从认知方面来看,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秸秆禁烧政策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基层干部通常能够理解秸秆禁烧政策的意义和必要性,认识到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火灾等危害,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他们也知道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循环经济。因此,他们在执行政策时,会尽力做好宣传教育、监督检查、执法处罚、补贴支持等工作,以期达到政策预期效果。

农民则对秸秆禁烧政策持有不同程度的质疑和反对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焚烧秸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消灭病虫害、减少草害、节省劳动力。他们觉得政府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进行干预,是不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的效果和收益不如焚烧,而且增加了种植成本和风险。他们觉得政府对他们的经济利益进行剥夺,是不关心他们的生存困境和发展需求。

其次,从态度方面来看,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秸秆禁烧政策有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基层干部通常表现出一种苦干又苦恼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强制执行禁烧规定,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物质负担。他们要面对上级的严格考核、问责和处罚,还要面对下级的监督检举和投诉。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维护关系而妥协迁就禁烧规定,承担着巨大的道德困境和责任风险。他们要面对农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和反抗,还要面对同事的互相推诿和甩锅。

农民则表现出一种反抗又逃避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为了减轻负担而偷着烧或堆放秸秆。他们要面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执法和处罚,还要面对村民的举报、揭发和矛盾。另一方面,他们为了避免麻烦而不种地或流转土地。他们要面对秸秆处理的困难、成本和风险,还要面对种植收入的下降、波动和不确定。

综上所述,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秸秆禁烧政策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冲突。这些差异和冲突不仅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也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建议在秸秆禁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合理诉求,采取更加灵活、人性化、科学化的措施,以期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惠及民生的目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77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